发布时间:2017-02-28来源:晶报作者:马骥远
根据深圳地方史志的记载,33年前的这一天,1984年2月27日,深圳大剧院开工建设,这是在深圳特区建立之初,倾全市之力上马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
大剧院艺术节开全国文艺演出先河
1989年投入使用之后,深圳大剧院以中国第一座“大剧院”的姿态,引来了国人关注的目光。
3年之后,深圳大剧院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1992年,第一届“深圳大剧院艺术节”上演,民族舞剧《阿诗玛》、神话粤剧《盘丝洞》、小提琴演奏艺术家俞丽拿《梁祝》专场……9台节目,15场演出,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集中上演,为深圳人送上一道特区建立以来前所未见的文化大餐。
但是最重要的不在这里。而是——“1992年深圳大剧院艺术节,开创了全国以剧院命名艺术节的先河”,郑文霞说,“到去年,已经历经24年,举办了整整20届了(2007至2009年因整修而未举办,记者注)。”
20届大剧院艺术节,把为数众多中外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带到深圳人的面前:红色经典《长征组歌》、上海芭蕾舞团的《白毛女》、中央芭蕾舞剧院的《红色娘子军》、比利时皇家芭蕾舞团的《睡美人》等;著名艺术家尼娜、余隆、廖昌永、戴玉强、张艺谋、杨丽萍……深圳大剧院艺术节,已然成为属于深圳人的高雅艺术殿堂,深圳的一张文化名片。
“老”剧院如何跟上时代步伐?
2015年,深圳媒体曾经发起一个话题的讨论:“音乐剧之王”为何缺席深圳演出市场?国际上最负盛名的音乐剧《歌剧魅影》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都相继演出,在当地引起观剧狂潮,但唯独没有登陆深圳。为何最早拥有大剧院的深圳,无缘国际顶尖音乐剧的演出?
郑文霞受访时表示,诸如《歌剧魅影》这样的大型音乐剧,对剧场的条件要求极高,相比之下,包括深圳大剧院在内的深圳演出场所,在硬件条件和容纳量上就有些捉襟见肘。《歌剧魅影》光是装台的场租就是数百万的成本,需要极高的票价才能收回成本,以深圳的市场行情,是难以操作的。
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大城市大剧院建设如雨后春笋,放眼全国,一、二线城市,甚至有的三线城市都已建立起富丽堂皇、造型各异的大剧院。曾经引领全国风气之先的深圳大剧院,今天固然并不落伍,但在全国的“大剧院”之林当中,已经不再显得如过去般华丽、光鲜了。作为中国第一座大剧院,她在今后的日子里将怎样升级、变化,以跟上演出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深圳人拭目以待。(记者 马骥远)
编辑:何畅
上一篇妇女放假半天 不带身份证哪都去不了……3月深圳将发生什么?下一篇深圳最适合情侣去玩的5个地方,这个春天,我们约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