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缺氧水团是元凶

发布时间:2017-04-24来源:深圳商报作者:文灿 张妍

4月22日,这个平常的周六似乎有些不平常。渔民老林向潜爱大鹏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发出求助,自己在官湖附近养殖的鱼类大批死亡,离岸大约3公里的海面上出现大量鱼虾跳跃,有的似乎张大嘴呼吸,有的已经死亡。

4月22日,沙鱼涌海面出现大量鱼虾跃起,引起不少市民在岸边捕捞。 “潜爱大鹏” 志愿者供图

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 张妍

4月22日,这个平常的周六似乎有些不平常。渔民老林向潜爱大鹏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发出求助,自己在官湖附近养殖的鱼类大批死亡,离岸大约3公里的海面上出现大量鱼虾跳跃,有的似乎张大嘴呼吸,有的已经死亡。在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官湖和沙鱼涌片区近岸海域都出现了类似现象。

在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西涌社区开设客栈的成先生表示,4月中旬开始,西涌海域又出现了“荧光海”,虽然规模没有去年大,但清晰可见。而有深圳潜水爱好者表示,4月21日晚在临近深圳海域的大水坑夜潜,水下四五米就见到大量浮游生物,能见度非常差。

究竟什么是造成大批鱼类浮起或死亡呢?是赤潮?“荧光海”?还是其他的原因?

缺氧区达5平方公里但未波及养殖区

4月23日,记者采访了深圳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周凯博士。4月22日下午,该中心接报后便去现场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盐度、水温、溶解氧等,其他指标都正常,唯一的就是溶解氧特别低,而且这个低氧分布面积还挺大的,溶解氧浓度小于2毫克/升的缺氧区达到5平方公里,相当于从沙鱼涌至官湖的距离;解氧浓度小于3毫克/升的缺氧区更达到10多平方公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大区域的低氧区,个别甚至还是缺氧区。”

随后,该中心对采集样本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初步判定海水溶解氧过低是导致该海域海洋生物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监测到的缺氧区并没有波及到养殖区。”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郭翔宇表示,缺氧区暂时未对养殖区造成太大影响,主要是对一些海洋野生的鱼类和虾蟹影响比较大。

所幸的是,4月23日,当该中心工作人员再次来到这一海域进行监测时,发现溶解氧浓度小于2毫克/升的缺氧区已经缩小到1平方公里左右。

外来的缺氧水团与“变天”有关

尽管今年4月,大鹏湾海域出现了“荧光海”,但此次缺氧区的形成与“荧光海”和赤潮都无关,而是受到外来的缺氧水团影响。郭翔宇表示,赤潮很容易导致水体的缺氧,但是水团缺氧并不都是赤潮引起的。

周凯说,如果是赤潮的话,这个水团会很浑浊。监测结果显示,这个外来水团很干净,是从海底过来的,把底层的营养物带上去,造成了缺氧。

周凯表示,尽管我们不常听说,但其实深圳海域过往也曾受到过缺氧水团的影响。缺氧水团都是在特殊或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常常发生在七八月份(台风来临之前),分别是在2012年的大鹏湾(2次)和2013年的大亚湾(1次)。此次缺氧水团可能是因为前段时间冷空气突然来袭,突然变天造成洋流变动,导致缺氧水团的形成。“缺氧水团一般会维持数天,如果没有洋流带走它,就要靠海水自然交换,慢慢恢复。”周凯表示,大自然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海底的一些生物,如珊瑚,也可以产生氧气,为海区补给。

编辑:黎阳

保存|打印

上一篇葵涌、大鹏两日拆除2900平方米违建下一篇五一开车去大鹏或被分流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