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26来源:南方日报作者:凤飞伟
4月21日,大鹏新区召开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第三十四次会议精神,并对新区今年的改革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提升。
大鹏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责任重大,是深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阵地。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4月21日,大鹏新区召开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第三十四次会议精神,并对新区今年的改革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提升。会上,新区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局主要负责人汇报了新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情况,新区承担市改革项目任务的单位依次汇报重点改革项目推进情况。
“改革促发展,新区走新路,作为市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我们要咬住青山不放松,在生态文明体制上不断创新,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体现大鹏担当,展示大鹏作为。”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强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新区的改革重点,要找准“大鹏半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这一突破口,集中精力攻坚,结合大鹏实际,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调动各方力量,科学有效地建立长效保护机制;要在具体的项目上抓落实,推动项目落地生根;要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凝聚改革推进的合力,各级领导、相关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敢于担当,真抓实干,把改革各项工作做好,确保改革出实效。
南方日报记者 凤飞伟
环境质量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一季度全市第一
近年来大鹏新区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今年一季度的环境质量检测显示,在空气质量方面,大鹏新区空气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与盐田并列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6,排名全市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比上年同期(98.9%)上升1.1个百分点。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径心水库、枫木浪水库、罗屋田水库、打马沥水库和香车水库水质均为优,达标率100%;在声环境质量方面,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也反映了大鹏新区环境质量的提升。大鹏新区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局负责人介绍,在刚刚完成的市2016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现场陈述会上,大鹏新区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得分95.22,较2015年增加3.91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节能、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满意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是新区在生态文明考核中比较落后的领域。”大鹏新区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局负责人介绍,以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满意率和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为例,新区近年来道路交通、污水管网、绿化提升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较多,且施工比较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导致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满意率不高,而且新区辖区内居民主要以本地原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收入水平低,人口流动性强,生态文明宣教工作很难达到其他区的效果,生态文明意识水平提升难度较大,“这些领域都需要长期努力工作。”
改革事项 40项任务中38项按计划顺利推进
大鹏新区是深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阵地”。今年一季度以来,大鹏新区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顺利推进。2017年2月28日,新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鹏新区落实<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工作方案(代拟稿)》,已经由新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印发。这标志着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新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在40项任务中按计划顺利推进的任务有38项。”大鹏新区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局负责人表示。
其中,最受关注的大鹏半岛自然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项目中,全国首张“编实”自然资产负债表已完成计算,得出新区2015年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价值为280.22亿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445.80亿元,2016年数据采集及核算工作已启动,预计本年度第三季度完成。新区正积极探索设立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拟选择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进行合作,探索设立全国首家由政府委托慈善机构受托的慈善信托,以及首个由社会捐赠的专项基金和慈善信托两部分组成的公益基金。此外,新区还将推进构建大鹏半岛生态文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建立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机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研究等改革项目。
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勇在会上要求,40项改革任务必须加大力度推进完成,牵头部门要积极主动有效有力调动各方资源,专人专班协调落实,重点攻坚,抓好抓紧改革项目落地生根,真正使改革的成果适应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惠及民生,更好地适应新区经济社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大鹏新区有5项生态文明改革任务纳入市重点改革项目。今年3月13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7年第一次会议,正是在此次会议上,由新区牵头的“健全大鹏半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探索编制大鹏半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并以沙滩、海域为试点探索自然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探索建立自然岸线保护制度”“生态审计”“建立大鹏指数和动态监测发布机制”5项改革任务被纳入市重点改革项目。
■接
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
2015年底,国家海洋局正式批准新区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要求示范区建设要突出创新、示范引领,突出海洋优势特色,合理布局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大对示范区建设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在规划实施、制度建设、投入机制、科技支撑等方面的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2017年,大鹏新区继续积极推进各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推动大鹏海域第二个海上珊瑚保育区建立。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负责人介绍,根据珊瑚普查情况,该局委托环保组织在杨梅坑海域选择6个点投放珊瑚浮标,用于警示过往船只“水下有珊瑚,请勿抛锚”,“杨梅坑珊瑚礁群落是目前深圳海域海底珊瑚礁最为丰富的区域,但由于海上作业抛锚的影响,珊瑚礁群被船锚撞击和拖挂后受到大量的损伤,建立海上珊瑚保育区将有力阻止杨梅坑珊瑚群落逐步衰落的趋势,保护珍稀珊瑚资源。”
同时,今年新区还启动了海底清洁行动。为了减少大鹏海域内的海洋垃圾特别是废弃渔网的数量,进而减轻海洋生物,特别是珊瑚礁受到的伤害,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计划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针对废弃渔网和海洋垃圾的海洋清洁行动;并推动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海洋清洁模式和保障机制,并通过鼓励更多公众参与垃圾清理提升游客和渔民的环保意识,从源头减少垃圾入海。
探索海洋生态补偿“大鹏模式”
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该局积极建立湾区海岸带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探索海洋生态补偿“大鹏模式”。
“我们积极申报海域使用权,开展海岸带承载力研究。”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积极与市海洋局沟通协调,推动较场尾海域使用权申请工作,现已完成较场尾海域使用专家评审及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交市海洋局。同时为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委托专业机构组织开展海岸带承载力研究专家研讨会,就海岸带承载力研究咨询相关专家意见。
此外,大鹏新区还将启动大鹏新区海洋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办法研究,将海洋生态保护补偿作为一项创新的环境经济政策纳入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实现海洋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探索打造全国率先正式实施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典范。目前,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加强与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的合作,委托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启动新区海洋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办法研究,积极探索海洋生态补偿的“大鹏模式”。
今年将建立大鹏半岛自然资源空间初始数据库
根据《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的规划,由市规划国土委大鹏管理局负责“健全大鹏半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这一改革任务。而这一改革任务今年也被纳入市重点改革项目。
市规划国土委大鹏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工作部署,这项改革任务2017年度计划为:结合地籍调查、土地总登记、土地变更调查及地理国情普查等工作,开展大鹏半岛水流、森林、山岭、草地、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的调查工作,建立大鹏半岛自然资源空间初始数据库。大鹏半岛自然资源空间初始数据库的建成将为自然资源统一登记提供数据基础,为健全大鹏半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提供坚实的数据依据。
“今年第一季度已按计划开展大鹏半岛自然资源空间初始数据库的前期研究准备工作。”市规划国土委大鹏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研究制定大鹏半岛自然资源空间数据建库项目计划书,设计制定了该项目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及工作内容;收集、整理、分析大鹏新区地理国情、土地利用、最新遥感影像等相关资料,全面搜集了大鹏新区范围内与水流、森林、山岭、草地、荒地、涂滩等自然资源相关数据,“下一步将按计划开展大鹏半岛水流、森林、山岭、草地、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的调查工作,并继续做好与上级相关部门的对接协调,跟进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情况,争取政策支持,推进大鹏新区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工作。”
编辑:黎阳
上一篇省首家民宿学院在大鹏开班下一篇深圳海洋生物产值5年翻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