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7来源:读特作者:翁惠娟 韩文嘉 林洲璐 李丽 李东明
1974年从化州县环城中学完成高中学业的陈出新,完成了人生中第一阶段的学习积淀,并回到化州县河东小学,成为一名代课老师。(右二郑齐明) 事实证明那位监考老师的眼光十分准确,当年,郑齐明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山大学中文系录取。
由于学工学农,周社的中学阶段大部分时间在安徽省安庆地区潜山县度过的,在那里,他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记得,我的初中数学老师是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的,课讲得生动有趣,所以,本来对数学毫无兴趣的我,迅速喜欢起来,每天做题,乐在其中。但那时候,完全没想过我的人生会有高考。”
毕业后,周社当过代课老师,也在安庆市香皂厂当过工人,对于周社来说,那段记忆的气味很“刺鼻”。“当时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我基本上的是晚班,工作内容是两个人把装在80多公分高的罐子的盐酸,搬到一个高台上,再倒进一个巨大的容器里,瞬间冒出许多呛人刺鼻的烟雾来。如果没有高考,这种气味可能会伴随我许多年。”
1977年10月下旬的一天,恢复高考的讯息传来的时候,周社正在工厂上班。“刚听到这个消息时,觉得很突然,不明白高考是怎么回事,更无从反应。”怀着对高考模糊的理解,周社懵懂地开始复习,没有复习提纲,没有教材,对于高中已毕业三年、基本淡忘知识的周社而言,所谓的复习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题。
50多天后,高考开始。“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时候的题目相当简单。但要知道,当时的选拔考试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十一届中学生一起考,包括‘老三届’高中生,他们是真材实料啊,还有基础扎实的应届毕业生。在我所在的安庆高中,50人的班级里最后只录取了两个人,文科是我,理科是一名女生。”
成绩放榜,周社被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录取。“当时挺难受,没考好,也不知道可以再考一年。”想起40年前的往事,周社不免流露出淡淡的失落。
1980年正在上大学的周社和他的同学。(第二排右一为周社)
大学毕业之后,周社先后在安庆一中、海南中学任教,后来到了深圳实验学校,2001年进入深圳高级中学,并长期奋战在高三一线。“跟年轻的生命打交道,我很单纯、很充实、很快乐。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纵然有遗憾,但却成就了我独一无二的人生,当了40年的教书匠,带了17届毕业生,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实现自己的梦想,迈向更高的平台,我很满足,也很幸福。”
编辑:林玟珊
上一篇今明两天 深圳市民可以免费骑摩拜单车下一篇深圳4天接28宗中暑报警 专家:出现中暑应隔离热源及时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