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7来源:读特作者:翁惠娟 韩文嘉 林洲璐 李丽 李东明
1974年从化州县环城中学完成高中学业的陈出新,完成了人生中第一阶段的学习积淀,并回到化州县河东小学,成为一名代课老师。(右二郑齐明) 事实证明那位监考老师的眼光十分准确,当年,郑齐明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山大学中文系录取。
1978级考生郑齐明 :高考让我追寻另一种人生
考试年份:1978年
考试地点:揭阳
参加高考年龄:20岁
录取院校:中山大学
“因为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小时候我们全家被下放到了农村,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有时连饭都吃不饱。在这种情况下,我考上大学了,高考给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我跳出农村来到了城市,开始了一种全新生活,这种改变我一辈子都记得。”中山大学1978届学生郑齐明如此说。
郑齐明1957年出生于广东揭阳普宁市,小时候,郑齐明的父亲曾是一家报社的总编,母亲则是一名教师,家境还算不错。在舒适的成长环境里,由于受到父母亲的影响,郑齐明从小就接触了不少文学名著,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但是这段美好的成长岁月很快就中断了。
“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后,1968年我的父亲受到批斗,全家都被下放到农村。那些古典文学,现代文学通通成了禁书。我记得家里的一本鲁迅全集就被人检查时没收了。但是他们不知道其他的书本我们都埋到地下了。”说到这里时郑先生会心的笑了,但是谈到这一段经历,他感受更多的是生活的艰辛。
“我们家是受过批斗的,因此在村里,我们的地位也很低。每次分配粮食时,我们家得到份额都很少,挨饿是家常便饭的事。即使在村里的生产大队,我也因为当时的政治身份,只能干一些捡牛粪这些最低级的工作。”郑齐明说,“当时我就在想,要是我能够去参军,或者能当一个工人,那我就心满意足了。”当时的郑齐明没想到,他人生的转机很快就来了。
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成千上万的青年人看到了人生的新希望,这其中就包括年仅20岁的郑齐明。可第一次高考,成绩优异的他却因为政治审查不过关,最终落选了。1978年,重新回到考场的郑齐明,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小就在知识家庭长大的我,比一般的孩子有更好的知识基础。因此我是比较有信心,一位监考老师看了我的答卷,走出考场后他拍了拍的我的肩膀,说让我回家准备行李去。”郑齐明说。
编辑:林玟珊
上一篇今明两天 深圳市民可以免费骑摩拜单车下一篇深圳4天接28宗中暑报警 专家:出现中暑应隔离热源及时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