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03来源:深圳特区报作者:张连城
在南澳执法队,记者近日见识了启用两年的综合执法数据平台。显示屏上,南澳辖区被划成若干个网格。网格上分别显示着十几个红色、黄色、蓝色标记和6个移动的人形标记。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连城
在南澳执法队,记者近日见识了启用两年的综合执法数据平台。显示屏上,南澳辖区被划成若干个网格。网格上分别显示着十几个红色、黄色、蓝色标记和6个移动的人形标记。南澳办事处党工委委员、执法队队长廖国胜告诉记者,该平台系统将过去的“人为监督”变为“数据监督”,岗位职责、执法过程、监察督办、档案留存等所有的工作都在阳光下,实现了客观、透明、准确、及时的数据化管理。2016年以来,新增违建巡查、制止和查处率均实现100%,社会投诉、信访违建案件下降了77%。
巡查人员执法行踪实时显示
“高、中、低”风险点尽在掌控
记者了解到,执法平台将业主对房屋增建、修缮、装修等可能存在的抢建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将其分别以红、黄、蓝三种警示标志在系统网格图上标记。红色警示点要求巡查责任人每天(包括周六、周日)要到现场巡查,黄色警示点和蓝色警示点则分别要求巡查人员每3天和每7天到现场巡查。其中,高风险点的监控期为一个月,到期没有发生抢建迹象的自动降级为中等风险点。
执法队副队长李超解释说,“巡查人员的职责必须每天到负责的网格区域巡查,其中红、黄、蓝警示点是必到的现场,同时要完成拍照对比上传平台。”
配套执法平台信息技术建设,办事处为每台执法车辆安装了GPS定位仪,为每位巡查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巡查人员巡查区域、路线、时段、频率以及违建发现、处置情况均通过执法终端APP实时“记录”,并传送到执法平台。
据了解,南澳办事处地处边远,辖区广阔,9个社区数十个居民小组多分布在65公里海岸带上。执法队根据辖区9个社区居民的分布,共分为两个中队、4个组、7个网格小组,实行全覆盖管理。
每天指模打卡报到
巡查日行数十公里
在科技支撑+制度完善的新体系下,执法人员在一天的工作中,每一项工作都在时间节点、地点、程序实现了精准、高效。
针对行政执法的关键点、薄弱点、风险点,执法队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谁去做,做什么,怎么做”均有章可循,任何推诿和懈怠都将被追责。
“这个系统启用以来,每个岗位再也没有偷懒的机会。”身为协管员的小王告诉记者。他家住东涌,负责巡查东山社区鹿嘴山庄片区(规定巡查员不能管理所在社区)。每天9点,要开着摩托车赶15公里的山路到队里打指模报到,然后乘执法队的车到23公里外的鹿嘴山庄巡查。除去倒休外,每年巡查行程1万多公里。
小王表示,如果加上上下班的行程,他跑的路程在队里仅仅是中等。执法队共有49人,其中26人是在大鹏新区聘请的协管员。其余的执法员大多数来自龙岗和市区,有的家住南山。上下班加巡查每年都要在两三万公里。很多人只好每周回家一两次。全队的平均年龄35岁,照顾老人、孩子的家务只有留给爱人承担。
执法平台信息资源共享
老外抢建被查心服口服
以前,执法队的全面工作只有领导掌握。现在,所有的工作都在平台上公开、透明。不仅便于公开监督,也实现了信息共享,高效执法。
执法队内勤小刘告诉记者,在上企沙社区别墅区,巡查人员发现一位外籍人员在自家的别墅院子中建水泥房屋,当场制止,并向外籍人士耐心讲明政策,随后开出整改通知书。第二天,巡查人员到现场巡查发现,施工人员仍在抢建。巡查人员找到外籍人士告知,限期内不自行拆除,政府将实行强制拆除。外籍人士操着熟练的汉语说,你们别以为我不知道,东山社区有一栋违建你们为什么不管?他拆了你们再来找我。巡查人员当即向值班领导汇报了情况,并通过平台提取拆除东山社区违建的视频和图片。当外籍人士看到拆除违建的画面时,沉思片刻说“ok,我拆”。
编辑:黎阳
上一篇20余项行动建设美丽大鹏下一篇E26快线站点调整 土洋居民享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