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22来源:深圳特区报作者:黄峰
2017年初,大鹏新区在完成南澳河黑臭水体整治的基础上,消除了15个河流排污口,清理了上游500余平方米污染源,使南澳河清澈见底鱼儿成群。
整治后的南澳河河水清澈鱼儿成群。
——黑臭河流现清流游鱼 排污口整治年底将完成
2017年初,大鹏新区在完成南澳河黑臭水体整治的基础上,消除了15个河流排污口,清理了上游500余平方米污染源,使南澳河清澈见底鱼儿成群。
6月底,新区完成三溪河、西边洋河、正陇水河等三条黑臭水体河的整治工程。三条河流黑臭水体消失。
9月初,新区完成近40公里管网建设,10个排水达标小区完成改造。
截至目前,新区累计消除364个排污口,年底将在全市率先完成排污口整治。
根据大鹏新区环境监测月报,今年1-8月,大鹏新区河流污染程度继续减轻,葵涌河、王母河水质良好,东涌河水质为优;三溪河、西边洋河、正陇水河、南澳河水黑臭水体消失;近海海域水质持续明显改善,区内六个监测点均实现无机氧浓度大幅下降。其中五个监测点达到一类水质。
构筑“河长制+段长制”新体系
以国家级标准打造治水提质典范区
大鹏新区作为深圳的“生态基石”,肩负着为深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路,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历史重任。近年来,新区对标三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标准,制定实施一系列保护、修复、整治生态环境的行动纲领和方案,并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引领,突破瓶颈,全力推进。其中,大部分内容是以保护、改善水环境或与治水提质相关的各项工作。同时,新区率先全国出台实施了《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制度》,并每年对各级、各部门实行严格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有效保障治水提质工作各项措施落地实施。
至2016年底,新区完成22个片区截污工程,铺设污水管网324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由新区成立时不足10%提升到86.6%;整治消除河道、海岸排污口近300个,开展水源保护区整治;对南澳河、王母河等10条河流实施综合整治,完成南澳河黑臭水体整治;对54个沙滩实施属地管理,对重点海岸带实施综合整治,近岸海水水质二类达标率保持100%,一类达标率由66%上升到83%。
2017年,新区对标三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标准,结合“美丽大鹏”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治水提质各项工作。6月7日上午,新区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动员部署会议。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向全区提出了以长效机制为保障更高标准的“创建治水提质典范区”的新目标。并要求各级各部门,以“成功不必在我任,成功必有我作为”的担当和境界,体现大鹏担当,打造治水提质的大鹏质量和大鹏精品。
结合新区治水提质的特点,新区构建了“1+7”指挥体系,制定出台了“1+6”工作方案。同时,将64条河流的治理的延伸到133公里海岸线,建立以河流“河长制”+海岸线“段长制”的治水提质新体系,以求实现对陆海河湖生态水质的系统修复和永续利用。
新区围绕创建治水提质典范区的目标,立足当下,谋划长远,确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按照时间节点逐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2017年,新区将完成三溪河、西边洋河、正陇水黑臭水体消除任务;消除全部459个入河排污口;建设雨污分流管网60公里,污水收集处理率提升到95%。
2018年,南澳河等四条河保持稳定不黑不臭,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100%,重点河段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V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8%,河流防洪达标率达80%,主要河流防洪达标率90%。
2020年,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用水总量不超过0.3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保持在9.2立方米以下;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完成南澳河、王母河、葵涌河及坝光片区等共25条河流综合治理,主要河流防洪达标率为100%。
2025年,新区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让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深圳亮丽的城市名片。
编辑:黎阳
上一篇迎接国庆小长假 大鹏新区2天排除隐患477处下一篇中国银行联合大鹏新区 开展党建共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