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10来源:深圳特区报作者:林茜
大鹏新区在2016年“城市管理治理年”各项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2017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面推进“城市质量提升年”的各项建设。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校区处处散发着现代化校园的气息。
多条街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环境更加宜居宜人。
整治后的王母河逐渐恢复生态原貌。
经过治水提质行动,大鹏半岛近海海域水质持续明显改善,其中五个监测点达到一类水质。
大鹏新区在2016年“城市管理治理年”各项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2017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面推进“城市质量提升年”的各项建设。
新区坚持对标“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充分发挥“特区+湾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区叠加优势,紧紧围绕新区“三岛一区”总目标,瞄准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改革创新先锋城区、特色发展典范区、宜居宜业宜游活力湾区、更高质量幸福法治城区的“五区”新目标,重点实施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安全、建设、管理、文化、民生、党委政府服务等八大领域质量提升行动137项重点任务,将高质量、高标准贯穿改革发展各领域。
“城市质量提升年”的各项行动开展9个多月来,新区城市建设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目前,新区各部门、办事处正在按照新区确定的方案目标和各项任务分解指标,全力推进“城市质量提升年”各项工作,向市委市政和新区群众交出满意答卷。
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管委会主任李勇表示,“城市质量提升年”对于正在后发赶超的大鹏新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结合新区的实际,确定了“突出质量标准引领、突出生态保护优先、突出问题需求导向、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突出实干责任担当”五项原则,以“美丽大鹏”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为参照,高标准确定了量化目标和各项考核指标,把提升质量渗透到生态文明建设、科技产业创新、城市规划建设、城区管理治理、民生改善、政府服务运作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努力为深圳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打造“大鹏质量”,作出大鹏贡献,体现大鹏担当。
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行动——
污水管网年内实现全覆盖 3条黑臭水体河流整治完工
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是“三岛一区”建设的生态基础,也是新区实现“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新区结合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修复等工作进展,将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分解为治水提质、污染防治、土壤环境、绿色城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五项任务。
新区污水管网建设从零起步,五年多来先后在23个片区全面推进污水管网建设。至2016年,新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从不足10%提升到86.6%。2017年,污水管网建设在剩余的5个片区推进,全年计划完成50公里任务,实现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5%。截至目前,完成33.6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年度目标67.2%。
与此同时,新区加快河流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南澳河、杨梅坑河等10条河流综合整治工程,重点消除其中三条河流黑臭水体,消除459个入河排污口;全面实行河湖“管养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新区6月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动员部署会议,提出打造“治水提质”典范区的新目标,将占全市二分之一的海岸线和5个水源保护区,全部纳入“河长制”工作范围内。构建了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河长制+段长制”治水提质新体系。目前,南澳河黑臭水体逐渐恢复了清澈的原貌;三溪河、西边洋河、正陇水三条黑臭水体河治理工程已于今年6月底完工;459个入河排污口已整治完成364个,年底将全部完成。
行动中,新区还同时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治理、油烟排放控制、扬尘污染治理行动,有效检测机动车449辆次,完成防扬尘6个100%要求;全面开展土壤环境排查,提升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推进绿色城区建设,先后实施了生态旅游示范片区、绿色生活方式、重点生态资源保护、国家海洋公园规划、陆海生态植被修复、编制森林城市规划和创建南澳森林小镇等工作,提升生态宜居质量。
2017年,新区推进的37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4项改革已落地实施,10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4项已落地实施的改革项目,包括编制大鹏半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和环保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大鹏半岛生态环境综合指数。
新区自加压力主动担当,对标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增体现大鹏特色的6个改革项目。其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改革项目,将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将在全国成立首家政府委托的生态文明慈善信托公益基金。届时,新区率先全国改革项目将由16项增至18项。
经济质量提升行动——
引进多个国际知名团队落户生物谷 获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新区在经济质量提升行动中,确定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标准推进国际生物谷开发,培育生物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域旅游试验区,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科学布局海洋产业,推动海洋经济更高质量增长等4项工作任务。
2017年,新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特色产业发展,突出科技支撑,强化技术转化,大力引进国内外创新资源,积极争取创新载体落地。先后出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总部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科技研发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措施等,引进多个国际知名团队落户生物谷和配套产业园区,包括“DNA之父”詹姆斯·沃森牵头的“沃森生命科技中心”、诺贝尔奖得主巴里·马歇尔筹建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及精准医疗中心、美国三院院士伯纳德·罗兹曼的罗兹曼转化医学研究院等。生物谷配套园区已引进生物企业52家、科研机构11家。近日,全球首个腺病毒载体基因药物CMO国际平台,又落户坝光启动区,将带动国际生物谷掀起新一轮生物医药发展热潮。与此同时,新区深入实施“鹏城计划”,提升人才引进服务效能,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人才126人。今年上半年,共淘汰低端企业8家,新区成立以来累计淘汰低端企业177家。
2016年,新区以打造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试验区为契机,顶层设计全域旅游“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各项改革,积极申报、争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2017年,新区在旅游综合管理体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准确把握半岛“生态、户外”的特色亮点,围绕打造“户外运动天堂”的国际品牌,编制完成全国首部促进户外运动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白皮书”。9月9日,大鹏新区户外运动报备管理系统上线,并在东西涌率先试行穿越报备制度。
今年7月,大鹏新区作为广东唯一入选的地区,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目前,新区正通过改革创新,打造“旅游+”产业孵化基地,创建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
城市建设、管理、安全质量提升行动——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品位 打造大鹏特色花海景观
在城市建设质量提升行动中,新区围绕提升城区交通环境质量、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提高城市建设的生态标准等重点工作,加快鹏坝通道、葵涌环城西路、睿鹏大道、环大鹏湾海岸公路工程等项目施工建设和一批道路的前期工作、项目规划研究;加快推进大鹏半岛对外海上客运航线前期工作,谋划构建城际旅游线、区域通道线、环岛观光线三个层次的客运体系;加快葵涌中心区、大鹏中心区规划研究,全力推进南澳墟镇综合整治提升,加快推进月亮湾滨海长廊改造、片区标志建筑设计等工作。围绕规划,加快推动土地整备和围填海工程,力争年内完成土地移交入库60公顷,完成城市更新用地供应5公顷。
在城市安全质量提升行动中,新区围绕提升安全预防控制能力、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和提升社会平安水平,组织开展重大安全隐患及安全风险点评估、排查、整治百日行动,建立安全风险隐患“红橙黄蓝”电子地图和预警机制,对风险隐患实行动态监管,实现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闭环管理”。经过2次核对,新区共排查出风险177处,红色风险0处、橙色风险80处、黄色风险37处、蓝色风险60处。新区整合特勤大队、消防大队、办事处专职消防队、重大危险源企业应急救援队、大型生产企业应急救援队等多股应急救援力量,形成互助救援联合体系;构建旅游景区应急安全保障机制,在今年抵御多个台风期间,没有一例市民游客伤亡事故发生。开展“社消合一”和“六警合一”改革,确保社会平安和谐稳定;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全年检测食品、食用农产品不少于3600批次。
在城市管理质量提升方案中,新区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市容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对城中村(内街小巷)、集贸市场、垃圾收运设施、河道海域等开展专项整治;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公厕升级改造;开展城中村“五化”整治行动,各办事处分别创建4个城中村“五化”整治“示范村”。行动之初,新区建立“行走大鹏”常态机制,新区领导班子成员以明察暗访形式深入街头巷尾检查督办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台账,限期整改。共行走106次,发现问题1651个,整改率98.97%。
新区以深圳创建“世界著名花城”为契机,建设3条“花卉景观大道”、3条精品景观大道、3个“花卉特色公园”、3个花漾街区、6个街心花园和9个立体绿化项目,打造大鹏特色花海景观。新区还开展了较场尾海滨公园、盐村社区公园、白沙湾公园等20个公园的新建和改造工作,重点打造较场尾、官湖-沙鱼涌和杨梅坑海滨公园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特色性滨海公园;年底前完成新区城市标识系统建设。
深入扎实开展拆违专项行动,截至6月12日,已完成拆除消化违法建筑44.95万平米,完成年度任务目标36.4万平米的123.49%,力争全年完成54.6万平米。
民生质量提升行动——
人大附中开学结束没有高中历史 医疗集团挂牌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2017年,是新区教育、卫生医疗等民生事业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
新区强化教育顶层设计,实施人才战略、推行科研兴教,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引进资源打造品牌,推动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工程、各学校扩建工程和综合场馆建设;投资2800万,实现中小学智慧校园全覆盖;出台《民办教育优质发展若干措施》,上半年发放民办教育补贴661.96万元;引进3个以上名师工作室,培养3名以上区级名教师;截至目前,立项且实施研究的国家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7个、市级课题4个、区级小课题154个,科研课题总数169个,比2016年增加25个。今年上半年,教师获区级以上比赛奖项413人次,学生获市级以上比赛奖项242人次。
8月28日,大鹏牵手福田开创“跨区合作”的教育模式,成功引进红岭教育集团落户大鹏。
8月31日,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开学典礼举行,首批385名高中、初中、小学新生入学。大鹏新区没有高中的历史就此结束,同时标志着新区教育事业从此在高起点上走进了跨越赶超的快车道。该校力争5年内办成深圳市品牌学校,8年内成为广东省一流学校,10年内成为全国名校。
2017年,新区坚持保基本、惠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疗改革,引进优质资源合作办医,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加强社康中心建设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名医工作室增至18个;3家医院特色专科建设深化马歇尔团队合作,加快墨尔本大学、哈佛医学院康复科团队等合作项目;投入5000万元更新医疗仪器设备,使辖区医院设施设备尽快达到二甲医院水平;市大鹏人民医院项目建设和新区妇保院原址重建项目正在推进中;28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89.31%,位居全市第一;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标准从158.45元/年/人提高至364.74元,在全市处于较高水平。
6月23日,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成立,开创市、区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大鹏模式”。集团将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新区群众有望实现“小病不出社区、急病不出新区、大病不出集团”,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医难问题。
8月16日,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哈佛医学院波尔丁康复医院医养康复团队“名医工作室”在南澳医院揭牌。未来在南澳搭建四大先进的养老康复平台。
2017年,新区加大民生微实事项目投入,扩大“五险一金”覆盖面,提高就业、创业服务效率,实施“一区一策”,实现居民增收等民生项目实施。目前,审定微实事项目495个,第一批完成项目63个。
在文化质量提升行动中,新区多种形式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小区创建,组织关爱行动,深化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网络建设和志愿服务;深化“一街一品”、“一周一节”等品牌项目,实施文体惠民工程,优化“十分钟文体活动圈”,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素养和民生保障水平。
与此同时,新区通过深圳大鹏国际户外嘉年华活动平台,推进全域旅游和文体产业发展;推动满京华艺象iD TOWN申报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启动所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推动咸头岭遗址公园博物馆建设。
党委政府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标准化党建促政府服务职能提升 “一网通办”服务辖区企业群众
强化党委核心领导、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是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第一要务,也是完成“城市质量提升年”各项任务的根本保障。新区党工委以标准化党建,打造战斗堡垒的党组织和先锋模范的党员队伍,促进政府服务职能的提升,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到实处。新区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以上率下,做好表率,成立9个专责小组,并带领专责小组着力解决基层治理、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政府投资项目提质增效等新区9大民生重点问题,推动“城市质量提升年”顺利开展。
新区管委会实施多项举措,打造一流服务窗口。截至6月12日,在深圳市权责清单管理系统中审核发布BCD类事项470余项;新区编办根据市编办下发的《BC类事项标准化调研表》梳理出权责清单中139个事项,填补缺漏事项23项;行政大厅办梳理出200余项事项在申请材料上、表述上、格式上等存在问题,并迅速加以修正;根据权责清单,梳理办事处84项、社区68项;政务服务事项新区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各办事处公共服务中心、社区窗口全部实行综合窗口,全部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同时制定了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完善了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窗口延时服务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首问负责制、窗口岗位职责等制度。
按照“一网通办”的要求,提升网上大厅服务能力。已组织开展三期“统一受理系统”、“统一审批系统”培训,区直各单位、办事处参训人员达220余人次。市统一申办平台已经新区三级大厅综合窗口运行,目前配置区级事项370项,办事处、社区事项85项。3月底统一受理系统开始在新区、办事处和社区窗口运行,据初步统计,4月1日至6月10日,新区共有2687件业务在一窗受理系统中收文。已完成250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审批流程配置工作。市网上办事大厅大鹏模块已完成测试版,业务部门和大厅办已开展三次排查问题工作,新区业务部门可修改的部门已基本完成。
在对口扶贫工作中,新区分别制定了对口巴马、河源工作方案和计划,拨付巴马扶贫协作资金500万,拨付驻源城指挥部扶贫专项资金与工作经费共计1628.28万元。目前,新区邀请深圳标准院制定产业转移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和新农村示范标兵村创建标准,以创新的帮扶方式,提升对口帮扶工作质量。
林茜 文/图
编辑:黎阳
上一篇双节期间南澳森林消防出动救援4次,解救被困游客31人下一篇“双节期间”大鹏新区旅游收入3.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