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5来源:深圳特区报作者:吴爱民 杨建超
日前,大鹏新区召开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述职评议会,新区各相关部门向来自市委改革办的领导、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考官”交出“答卷”。

大鹏新区首创“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体系,为政府更加有效衡量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得失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蓝天 摄

白唇竹青

黑脸琵鹭

绿翅金鸠 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有效保护和修复山海生态环境,成为珍稀动物栖息繁衍的理想家园。

瘤葵海葵
日前,大鹏新区召开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述职评议会,新区各相关部门向来自市委改革办的领导、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考官”交出“答卷”。经现场考核评议,“考官”们一致认为大鹏新区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把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突出生态特色、突出问题导向、突出制度创新、突出改革实效,在多个领域攻坚“深水区”改革,特别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旅游业改革取得新突破,在继续领跑全国的同时,探索出一批深层次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为新区实现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2017年是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新区始终围绕“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科学编制《大鹏新区2017年改革计划》,实施区级重点改革项目16个,部门重点改革项目29个,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抓关键问题、抓实质内容、抓有效举措,精准发力,力争真正解决一批制约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印发《大鹏新区2017年区级重点改革任务分解表》,明确改革项目的改革目标、创新特点或主要亮点以及每个季度的进度安排,确保每项改革任务落实有时间表、路线图,做到跑表计时,到点验收。新区领导及各单位“一把手”均领办至少1个改革项目,从部署、把关、协调到督察、落实全程操办,务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新突破,确保改革举措早落地、早见效。
攻坚生态文明体制“深水区”改革
多项改革再度领先全国制定实施
2017年,新区在全国首创“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体系,为政府破解保护与发展深层矛盾,实现对生态环境微观监控;在全国率先启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构建工作,为新区更加有效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同时对生态资源更好地保护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构建完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为新区有效推动大鹏建设成为东部美丽湾区提供科学依据。其中GEP核算体系通过三级分类,将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分别自然生态系统价值和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价值,并设定若干项目和核算因子,经过科学运算最终核算出2015年新区GEP为2258.52亿元,2016年GEP为2292.58亿元。目前,新区正开展GEP工作机制及成果应用研究,将GEP指标、内容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途径,分析研究GEP对于城市规划体系和生态补偿等政策制定的作用,为生态形势分析、生态系统评估、生态资源审计等提供技术支撑。
据了解,2017年,新区率先成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办公室,新增6个在全国先行先试的改革项目,集中力量攻坚“深水区”。一年中,新区审议通过《大鹏新区落实<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工作方案》,梳理已经实施的34项改革分类制定推进措施,并新增“探索建立自然岸线保护制度”等6项改革任务,形成共40项任务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体系。在推进《深圳市2017年改革计划》中“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改革”试点任务,完成新区全域十大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数据采集,上线运行全国首个“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管理系统”,推出全国首张“编实”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继续深化领导干部生态审计、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生态补偿等亮点改革项目的基础上,又在全国率先启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构建工作,设立全国首个由社会捐赠基金和政府委托慈善信托两部分组成的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协调深港惠三地共建全国首个“鲸豚类海洋动物保护联盟”,创新实施“河长制+段长制”,探索海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申报国家海洋公园,推动海岸带管理机制创新; 发布新区年度生态文明综合指数(ECCI),完成2014-2016 年大鹏半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建立水资源图层和数据库,完成945块水资源图斑的分类,着力破解自然资源产权和用途管制、市场化交易制度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水区”难题。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转化:实现了黑臭水体治理全市最快,污水集中处理提幅最大两个目标。2016年至今消除4条黑臭水体,在全市率先并提前三年半完成治理任务;污水集中处理率由新区成立之初的不足10%提高到96.1%,同时近岸海域水质达到一类标准,优于全国70%以上的海域,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保护了一片弥足珍贵的“绿肺”。
获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发布国内首个户外运动引领性文件
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在2020年前要打造50个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大鹏新区作为深圳市全域旅游示范区试验区,率先在成立新区旅游发展委员会,顶层设计旅游业改革和全域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改革创新打造独具大鹏特色的发展模式,探索旅游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新体制,创新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机制,为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作出示范。
经过激烈竞争,大鹏新区在全国数百个申请市县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批的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并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局将工作启动会在大鹏召开,成功走到了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前列。
2017年,新区围绕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试验区建设,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大鹏新区社区旅游学院,加快构建集旅游指挥、旅游调度、旅游应急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平台,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旅游空间,为全国探索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新模式。
新区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海资源,以打造“户外运动天堂”的国际品牌为目标,实施“资源分区、运动分级”规范管理,发布国内首个规范指导户外运动的引领性文件——《户外运动白皮书》建立户外运动管理的“大鹏模式”。同时,在全市率先建立户外运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启动实施“东西涌户外穿越报备系统”,成立大鹏半岛海岸安全促进中心,建立多层次专业救援体系;筑巢引凤培育高端市场,立体化推进产业发展,与惠州、盐田等地联手打造黄金海岸生态旅游带。2017年共接待游客1082.7万人次,同比增长4.2%,旅游业总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8.4%。过夜游客157万人次,同比增长5.8 %。
创新“1+n”产业政策体系
建设独具大鹏特色新型智库
2017年,新区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对新区原“1+4”产业政策进行修订完善,形成“1+n”绿色新兴产业政策体系。特别是创新推动产业用地供应管理改革,解决新区层面产业用地供应关键环节“谁来做”、“如何做”的问题,为重大产业项目提供用地保障。目前,生物家园项目通过审议并挂牌交易,“沃森生命科技中心”项目加快落地,深圳国家基因库(二期)纳入全市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行启动建设项目,大鹏坝光生命健康未来产业集聚区获市政府授牌;罗兹曼研究院、农科院基因所申报“十大基础研究机构”;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歇尔教授团队的马歇尔幽门螺杆菌实验室落户新区,力争认定为“十大诺奖实验室”。
与此同时,新区积极探索大鹏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新路,出台《大鹏新区加强新型智库建设若干措施(试行)》及3个操作规程、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新区管委会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国家级高端智库;与厦门大学共建厦门大学湾区(大鹏)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引进高端智库资源入驻新区。
基层治理再创新模式
民宿管理再上新台阶
2016年,大鹏新区以“1+5”基层治理模式破解了基层“小马拉大车”的管理瓶颈。2017年,在加快实施“1+5”文件的基础上,出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社会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建立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联动、一网通办、一体运行、智慧联动”新模式,系统解决基层治理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被市委政法委确定为推广使用“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的试点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建设“社区党建标准化先行区”的目标,并在全市第一批社区党建标准化达标验收中达标率7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44.3个百分点。按照“权力法定、权责一致、阳光运行”的原则,推进“社区减负”和“提质增效”,社区负责事项精简率为24%,社区队伍瘦身19.7%(共减员193人),平均工资提高34.2%;建成全市第一个“五统一”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施“弹性工作时间”,472个公共服务项目100%实现“一窗办”,93.4%实现“一网办”实现群众“小事不出家门、大事不出社区”。
针对新区民宿业发展迅猛的现状,制定《民宿综合整治与规范管理工作方案》,确定新区民宿开设经营必须完善“六个文件”。同时,将民宿的合法经营、安全保障、卫生管理、经营评价等各方面的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构建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信息互通互联机制,推动民宿常态化、动态化监管。大鹏国税局探索开展民宿业税收风险管理,强化对民宿业税源的日常管控,建立“全面覆盖、重点深化”的专业化管事管户的长效机制。
“留痕计划”防控廉政风险
强区放权提升审批时效
“留痕计划”是新区在全市率先创新实施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新区也因此被深圳市作为《反贿赂管理体系》深圳标准唯一一个区级党政机关试点单位。2017年,新区全面对接反贿赂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运用大数据推进“留痕”管理信息化,实现可查、可控、可追溯,构建廉政留痕管理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共梳理出岗位职责1796条、编制业务流程图621个、制定业务操作指引442个,建立了标准化的权力运行工作体系,建设信息化平台或系统共计180个(其中自主建立28个)。同时,选取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采取“1+N”防控措施,打造“留痕计划”标杆示范项目,并探索建立新区重大决策事项风险防控机制,使新区各部门、办事处的每个岗位、每名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和行动轨迹实现追溯倒查,有效提升了政府行政行为的质量和效率。
在落实强区放权改革中,新区针对市下放的139项事权100%明确承接责任单位,基本实现“两转三提”目标。新区先后制定了《大鹏新区城市更新实施办法(试行)》《大鹏新区公共项目用地报批办法》《大鹏新区沙滩管理工作规范》等系列文件,完善新区政府投资、城市更新、产业规划等领域制度体系,优化运行机制,实行专责专管,确保下放事权“接得住、管得好”。同时,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政府投资项目办理时限缩短120天、提速60%以上。
对标国家改革方案完成规定动作
勇于创新争当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
2017年,新区结合发展实际,及时贯彻落实中央深改组会议精神,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改革方案,积极先行先试,力争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认真落实《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研究新区海洋沙滩资源管理办法,制定实施《大鹏新区沙滩管理工作规范》,对新区54个沙滩进行分类管理,推动建立沙滩资源统一、规范和高效的管理体制,确保沙滩资源保值增值。
——认真落实《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整合新区多股应急救援力量,成立全国首个“政企应急救援联合体”。新区安监局作为全国唯一一家试点单位,受国家安监总局邀请建设“安全生产互联网+宣教与监管平台”。建成后,试点经验将在全国推广。
——认真落实《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新区生态环保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构建大数据集成式标准化的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新模式。
(吴爱民 杨建超 文/图)
编辑:黎阳
上一篇大鹏铁骑及时处置一起车辆起火险情下一篇大鹏国际户外运动摄影展中心书城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