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爱大鹏”从海洋走向陆地

发布时间:2018-01-19来源:深圳侨报作者:李苑

作为深圳乃至全国珊瑚保育公益事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潜爱大鹏”一直以保育珊瑚为己任,不仅种珊瑚种人心,还从海洋走向陆地,走进学校,向下一代宣传珊瑚与海洋保护的知识。

潜爱义工在海底检查珊瑚生长情况。新区经服局供图

深圳侨报记者 李苑

通讯员 叶斯琴 文/图

作为深圳乃至全国珊瑚保育公益事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潜爱大鹏”一直以保育珊瑚为己任,不仅种珊瑚种人心,还从海洋走向陆地,走进学校,向下一代宣传珊瑚与海洋保护的知识。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由“潜爱大鹏”发起的“潜爱课堂”走进10所全日制小学52个班级,开设56节课堂,超3000人次学生接受了海洋科普教育。

新区投放68座珊瑚礁13600株珊瑚苗

2014年,新区创新建立了国内首个由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珊瑚保育公益项目——“潜爱大鹏”,支持组建了“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新区在海洋保护方面先行先试,建立“潜爱大鹏”珊瑚保育品牌,打造“社会组织参与”模式。为进一步推广“潜爱大鹏”项目,新区加快阵地建设,2015年建设了集办公和宣传功能为一体的大澳湾珊瑚保育站,并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立起珊瑚保育活动长效机制。

“‘潜爱大鹏’成立以来,一直以珊瑚保育为己任,以公众引导为手段,通过潜爱课堂、潜爱论坛、潜爱摄影展等方式,进行珊瑚保育宣传。同时也通过珊瑚礁投放与珊瑚种植,进行海洋生态恢复。”据新区经济服务局负责人段晓伟介绍,截至2017年12月,新区共计投放了68座珊瑚礁,13600株珊瑚苗。去年的海底渔网清洁行动共清理11.5万平方米面积、总重量超过两百公斤各种海洋垃圾,其中废弃渔网约720m,废弃鱼笼10个。

10所学校超3000人次上“潜爱课堂”

“珊瑚为什么那么多颜色?珊瑚怎么吃东西?珊瑚为什么是动物不是植物?”当“潜爱课堂”走进大鹏中心小学,这群在海边生活的孩子对珊瑚知识求知若渴。2017年,“潜爱课堂”走进葵涌二小、大鹏中心小学等学校,为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珊瑚保育讲座。“去年‘潜爱课堂’已进入了10所全日制小学,52个班级,开设56节课堂,超3000人次学生接受了海洋科普教育。”据“潜爱大鹏”秘书长夏嘉祥告诉记者,通过“潜爱课堂”引导社会大众走近海洋,认识珊瑚,并逐渐了解、欣赏、尊重及保护珊瑚及其他海洋生物。

“潜爱课堂”是深圳目前唯一被授予“国家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的海洋生态体验课程。“‘潜爱课堂’结合新区的海洋自然环境实际,引入专业的海洋专家,培养了一批潜爱讲师并规划设计了不同的海洋自然教育课程。受教育的人群涵盖了从学生到社会公众、从渔民到具有专业技术的潜水员,他们有的来自大鹏本地,也有的来自香港、广州、上海、珠海等地。”夏嘉祥介绍,从2015年开始,潜爱课堂以大鹏半岛当地渔村世代相传的海洋知识为母本,以游戏、互动、好玩为出发点,聘请海洋生物学家和课程设计师,架构了海洋生态体验课程,目前已覆盖了大鹏新区所有9年义务制小学,首次实现了海洋生态课程在单个行政区内小学课堂100%落地。

编辑:黎阳

保存|打印

上一篇大鹏所城活化利用将“有规可循”下一篇南澳科学育儿项目去年惠及225人次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