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6来源:晶报作者:陈碧霞
“这是王母河同富工业区河段,管养人员正在清洁河道。”近日,记者在大鹏办事处农林水务管理中心的“互联网+农林水”智能化信息平台指挥中心,通过现场高清视频,实时了解该辖区河道情况。

信息平台实时监管河道管养情况。

大鹏办事处“互联网+农林水”信息平台创新“人防+技防”智慧管理模式。
融合了“山、海、林、田、城”之美的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不仅珍藏了7000年咸头岭遗址、600多年大鹏所城的历史文脉,还坐拥着丰厚的自然生态资产:辖区内森林覆盖率达76%,有着排牙山等48.10平方公里的山林;海岸线长40.84公里,有着金沙湾、较场尾等24.25平方公里的海滩,还有王母河、鹏城河、水磨坑河等大大小小8条河流的滋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让这片美丽山海更好地绿色发展?大鹏办事处大胆探索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精准化的路径,自去年以来打造“互联网+农林水”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五系统一中心”,创新“人防+技防”智慧管理模式,助力高质量“美丽大鹏”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创新河道整治监管手段推进“河长制”
“这是王母河同富工业区河段,管养人员正在清洁河道。”近日,记者在大鹏办事处农林水务管理中心的“互联网+农林水”智能化信息平台指挥中心,通过现场高清视频,实时了解该辖区河道情况。
记者了解到,大鹏办事处共有王母河、鹏城河、水磨坑河3条主干流、9条小支流、18条排水渠,已全面实施社会化管养,去年率先在新区实现办事处级别的河长“全覆盖”,率先在全市将辖区内18条排水渠纳入社会化管养。办事处借助该信息平台,创新河道面源污染管控手段,着力解决河道偷倒垃圾、污水偷排等违法行为,实时监管河道管养单位日常保洁、巡查履职情况,从源头有效根治黑臭水体。
“管理平台设有水质监测系统,我们可以在终端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情况,追溯污染源头。如果发现有偷排的情况,我们立即汇报相关的部门进行执法。”工作人员调出了王母河大鹏市场段河道实时监控视频,对着该河段排污口逐一“巡查”了一番。据了解,王母河、鹏城河、水磨坑河3条主要河道共有排污口67个,目前已完成54个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80.6%。
4月18日,大鹏办事处召开三防暨河长制工作会议。大鹏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国伟在会上强调:绿水青山是大鹏的宝贵财富,加强河道常态化巡查和污染防控治理,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推进“河长治”,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不遗余力地保护好大鹏的各条河流和自然环境。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大鹏办事处将发挥信息平台智慧功能,打造河长制亮点工程,构建“三个一”工程:1+N巡查交流机制、河长制水质目标管理系统和社区河长制工作考核体系,三者结合打造“人机巡查,自动监测,目标考核”的河长制水质目标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大鹏办事处“线上有天眼,线下有人眼”,以考核倒逼河长履职,营造“守河有责、守河尽责、守河担责”的良好河长制工作局面。
打造“人防+技防”智慧三防应急体系
“除了设有水质监测系统,我们还在辖区内的12座水库安装水文水情系统,以及在王母河和鹏城河出海口安装气象站系统。”据工作人员介绍,水文水情装置便于实时准确采集水库水位数据,目前还在大垅水库、打马坜水库和水磨坑水库安装了水质等五项常规监测设备,保证饮用水的安全;而王母河等出海口气象站系统能够实时采集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数据,为相关部门处理台风、暴雨等突发自然灾害时提供数据支持,及时做出决策,发挥“人防+技防”的“智慧三防”作用。
据了解,2017年大鹏办事处先后遭遇5次强降雨过程和6次台风影响。工作人员调出了王母河出海口气象站系统的一段视频记录,“这是去年6月12日台风苗柏即将登陆时王母河出海口的实况,当时风力是19米/秒,相当于风力七八级,你看海堤上还有人在‘追风’,非常危险,所以我们马上通知社区工作人员前去劝离。”
记者了解到,该平台还在金沙湾等4个沙滩、较场尾等4个主要景点安装23套广播系统,当台风、暴雨等三防预警启动时,可以在前端监控设备的辅助下第一时间进行远程指挥,播放紧急广播,对滞留人员进行疏散、劝离。“这是我们的4G车载球拍摄到的当晚台风苗柏登陆前,较场尾靠海前排民宿从业人员和游客紧急撤离的情景。”该工作人员介绍说。
森林防火实时预警助力“森林城市”创建
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管理系统是该信息平台的亮点之一,通过运用视频监控、烟火、温度自动识别、网络、通讯及数据库等高科技,对办事处林地实行全天候实时监控,对森林火灾做到实时监测、快速定位,全面提高森林防火预防、扑救、管理等工作效率。
大鹏办事处有着48.10平方公里的山林,森林防火热成像系统“覆盖”了锣鼓山、麻雀山、求水岭和钓神山山顶,利用森林防火热感应信号对周边山林实现多方位视角覆盖,进行火情监控,防患于未然。
今年2月6日,大鹏求水岭附近山林发生山火,这套森林防火热成像系统提供的信息,便在扑灭过程中发挥了智能决策的作用。“山火现场因受烟雾的干扰,看不清火势走向,给消防扑灭工作开展带来困难。值班人员从监控平台的热成像图,可一目了然地看到当时火势的走向,及时为现场总指挥提供信息支持,让现场消防人员得以根据火势走向快速反应,及时扑灭山火。”工作人员介绍说。
“我们在每个登山口有电子感应装置,设置森林消防语音提示,森林巡防人员现人手配有手机‘巡务通’和云踪APP,可实时将现场视频传回信息平台。”大鹏办事处农林水务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互联网+农林水”智能化信息平台,目前形成常态化巡查机制,森林巡防人员可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法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特别是非法侵占用林地、非法砍伐林木等行为。该负责人表示,完善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管理系统功能,作为大鹏办事处“创森”九大行动之一,将助力深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成效
“人防+技防”可视化管理
三个“第一”实现“留痕”
“‘互联网+农林水’智能化信息平台自去年5月初开始试运行以来,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实现三个‘第一’: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到达,第一时间处置。”大鹏办事处农林水务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农林水”智能化信息平台推进了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取得初步成效。
据了解,信息平台指挥中心与工作人员手机端联网,皆可实时查看现场视频,信号互通,资源共享,随时可掌握进山人员的活动、食品安全、河道保洁、排污、水位、风力、PM2.5、防火等情况,指挥中心通过移动端各种平台,对一线人员日常巡查,处置过程,实时指挥。
“实时视频数据保存,做到从突发事件发生,到平台自动告警,值班操作人员接警、处置均有据可查,有迹可循。”该负责人表示,信息平台实现了全天候动态监控,及时掌握防火、防汛、防风、防旱、防疫等实景资料,根据业务处置流程以及留痕计划,在已投入使用的“巡务通”基础上,实现“人防+技防”的可视化管理,改变以往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发现问题的传统管理模式;同时结合4G车载球、手机APP,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做到路线可查,人员可查;在发生警情后,将出警过程、处置过程实时信号传回至指挥中心,为指挥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实现了农林水务工作精准管理。
晶报记者陈碧霞
通讯员张燕桃卢勇江/文、图
编辑: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