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活动精彩纷呈,鹏城扬帆奋进新海洋

发布时间:2018-06-13来源:晶报作者:李果 陈碧霞

昨日上午9时,由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主办的海监船公众开放日活动和海洋知识科普嘉年华活动在深圳滨海休闲带海监广场正式启动。

小朋友在全国放鱼日中将鱼放归大海


工作人员教孩子们认识红树


孩子们在世界海洋日上表演舞蹈



志愿者海底捡塑


晶报记者李果陈碧霞/文赖犁/图


启航!——随着船长的一声号令,600吨的9012号海监船如同海燕般在珠江口划出一道人字形的波浪,正式掀起了“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会场活动的高潮。昨日上午9时,由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主办的海监船公众开放日活动和海洋知识科普嘉年华活动在深圳滨海休闲带海监广场正式启动。


据了解,自6月2日起,市规划国土委(市海洋局)陆续主办了深入探索红树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走近海上森林”活动、让孩子了解和热爱海洋的“海洋知识进课堂公开课”、保护海洋环境的“珊瑚种植和海底清理渔网捡塑”活动、邀请海外专家参与的“海洋学术活动”、增值放流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的“全国放鱼日”、“大鹏新区世界海洋日系列宣传活动”、“海洋科普嘉年华”和“海监船公众开放日”等一系列便于市民参与的公益和文化活动。


市规划国土委(市海洋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蓝色宝库。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更明确提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要做到九个“坚定不移”,其中之一就是要“坚定不移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实施海洋强市战略,在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培育发展海洋未来产业、加强陆海统筹、全面推进海洋环境治理修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市海洋经济产业蓬勃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海洋文化意识深入人心。


“开展海洋日宣传活动是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推动海洋意识教育、加快海洋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共识、舆论氛围、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我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围绕‘奋进新时代,扬帆新海洋’主题,发挥深圳特区、湾区的双重优势,坚持海陆统筹、依法治海、生态管海、科学用海,大力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深圳海洋事业,力争早日把深圳打造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市规划国土委(市海洋局)负责人对记者说。


深圳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迈进。


海洋学术活动


保护珊瑚礁,守护生态系统从我做起


8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在规划大厦召开了“海洋空间规划与综合管理”学术讲座。在会上,作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客座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JamesCook大学教授,曾先后在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和大堡礁管理局工作,并担任印度尼西亚国际保护组织海洋项目高级顾问的麦库克·劳伦斯(Laurence McCook)博士介绍自己在珊瑚礁保护上的经验,同时听取了深圳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上的一些措施并表示认可。他指出,对于海洋生态保护必须坚定地迈出尝试的第一步,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才能让人与环境更可持续地发展。


1977年就来过中国,时隔40年再次踏足,劳伦斯教授在讲座开始前首先表达了对深圳飞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称赞。作为拥有三十多年的海洋研究和管理经验,重点研究方向包括海洋综合管理和生态保护尤其是珊瑚礁保护的专家,麦库克·劳伦斯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珊瑚礁保护与管理:从大堡礁到南海的挑战和机遇”报告,介绍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经济发展压力下世界范围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的严峻形势,重点介绍了改进珊瑚礁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的“自我改进管理模式”和“效率评估体系”,在澳大利亚大堡礁有效实施,以及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通过环境、经济和法律等治理手段进行有效实施面临的机遇。


麦库克·劳伦斯教授指出,通过实现减少直接破坏、污染水源管理等五个目标,坚持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益、社区参与及管理、适应性管理等11项原则,会对珊瑚礁起到有效的保护,确保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大鹏新区世界海洋日系列宣传活动


山海筑梦,启动首届


中国珊瑚礁普查


“海洋日”深圳大鹏分会场活动6月8日在金沙湾畔举行,今年大鹏分会场的活动主题是“山海筑梦,美丽大鹏”。活动上启动了首届中国珊瑚礁普查,奥运自由泳冠军乐靖宜与香港明星、知名国际潜水教练吕颂贤共同担任“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大使”,中国内地第一个科学潜水研究基地揭牌,大澳湾十字牡丹珊瑚海长卷首次亮相……精彩纷呈活动内容展示了大鹏“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风采。


据介绍,广东省是我国内地最早也是唯一一个开展珊瑚礁普查的省份,珊瑚礁普查已连续开展12年,而从今年开始,海南、广西两省区将正式加入到普查队伍中,同广东省联合开展中国珊瑚礁普查活动,为2019年联合“一带一路”沿海国家参与全球海洋生态修复打下坚实基础。在启动仪式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100米自由泳冠军“女飞鱼”乐靖宜和1996版《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扮演者、知名国际潜水教练吕颂贤被授予“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大使”称号。


活动中,亚迪中学和海洋大学堂的孩子们与潜水员一起登上了海洋日的舞台,共同出演了一部关于“减少海洋垃圾”的舞台话剧。一幅由海洋环保志愿者手绘长达8米的大澳湾十字牡丹珊瑚海长卷也在现场首次展示。同时,亚洲潜水联合会秘书长黄立基为香港潜水总会科学潜水研究大鹏基地揭牌。据悉,这是中国内地第一个科学潜水研究基地,旨在规范潜水行业标准,提升潜水环保意识,科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珊瑚种植和海底清理渔网捡塑活动


守护生态,进行大规模增殖放流和珊瑚种植


为了保护恢复海洋生态,记者从市海洋局了解到,近年来,大鹏新区先后投放了68座人工珊瑚礁,并种植13000多株珊瑚苗。记者了解到,海洋日启动仪式后,大鹏新区还将陆续开展多项海洋生态环保系列活动。其中,中海石油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将提供1470万尾鱼虾贝苗进行增殖放流,30000多株珊瑚苗用于海洋生态修复。据悉,这将是迄今为止,深圳最大规模的增殖放流和珊瑚种植活动。


市海洋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了给海洋生物回归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政府部门委托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的志愿者们在两年内完成12次海底废弃渔网清理行动,减少海洋垃圾对海洋生物,特别是珊瑚礁的破坏,修复海洋生态。2017年3月至今,该联合会与追浪潜水俱乐部、帆海汇等机构共打捞海洋垃圾逾448公斤,其中包括渔网1000多米、渔笼10个、塑料包装袋100多个。


同时,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也在渔村党支部的配合支持下,组织社区居民,将废弃的渔网编织成网袋,作为清理海底垃圾的工具,既对渔民进行了不乱丢渔网的教育,也完成了废弃渔网的重复利用,这也是全国首例废弃渔网重复利用的实践。


此后,新区还将开展海底废弃渔网清理、岸滩清洁、海洋生态教育课堂等多种类型的海洋环保活动。


海洋知识进课堂公开课


认识海洋,给孩子种下“守护海洋”种子


海星有哪些种类?海底究竟有多深?马里亚纳海沟里究竟有多少种海洋生物?……让人难以相信,这都是一年级学生对于海洋探索所提出的问题。6月8日,在南科大二小召开的“世界海洋日海洋知识进课堂公开课”上,数十名家长和社会代表一同旁听了该校一年级统整项目海洋组课程的教学过程。市海洋局指出,南科大二小通过统整项目海洋组课程,提升了学生对海洋知识的认知,就在孩子心中埋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种子。


在公开课上,37名参加统整项目海洋组课程的一年级学生非常踊跃,不但能描述海洋生物的特征,还能粗略介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据负责课程的陈美君老师告诉记者,南科大二小一年级开展的“全球六大生态系统与世界文化探索”统整项目课程每周一下午都会有,其中的海洋组课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毕竟深圳作为沿海城市,孩子对海洋有天然的亲近。


作为海洋组负责人的聂余香和吴微老师告诉记者,通过绘本故事、诗歌欣赏和朗诵,让语文的元素统整到了整个海洋知识学习中;生物的分类和统计,属于数学知识范畴;通过学习,学生能读简单的国家和动物英语单词;认知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的特点,增加了科学常识;绘画海底世界、制作海洋动物帽式,提高了学生美术造诣;简单的一首《小螺号》歌曲,成了音乐课上脍炙人口的“名曲”……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统整项目海洋组课程取得很好的成效。


家长陈女士也表示,让孩子在活动中学知识,从海洋生物知识到世界文化,让孩子有了一个非常系统的认识和学习,使孩子在活动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快乐。


海洋知识并不停留在课堂上,五年级的陈泓屹同学还成立了自己的帆船社,短短一个学期就在学校接收了40余名社员。一个小学生就能筹办社团,这离不开学校的开明和支持。学校负责人唐骁勇告诉记者,学校应该允许学生差异化发展,深圳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正是需要这些热爱海洋的深生代去认识和探索吗?


海洋科普嘉年华


寓教于乐,海洋知识多学点


“我自愿保护海洋、珍惜海洋!”当稚气的宣誓声此起彼伏地在广场上响起,一阵阵的海浪拍岸声仿佛回应着这批来自南外滨海学校的师生们,感谢他们为海洋生态环境做出的贡献。昨日上午,在深圳滨海休闲带海监广场上,一场关于“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的海洋知识嘉年华活动如期举行。据主办单位市海洋局介绍,通过嘉年华活动让更多市民关注海洋环保、维护海洋生态,为深圳创建海洋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阵阵海风吹拂,深圳滨海休闲海监广场此刻仿佛成了知识的海洋。海洋灾害究竟包括了哪些?对深圳海域影响最大的是怎样的海洋灾害?怎样才能实现对海洋的防灾减灾?……这些问题在活动现场的展板和宣传单张上都能找到准确的答案。深圳多所学校学生以海洋保护和海有未来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也在现场展出。现场还放映了海洋环保纪录片,让市民更加深入了解海洋的生态系统及环境。


为了让市民更加切身感受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做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市海洋局还专门设置了海洋主题的VR体验区。透过VR眼镜,市民仿佛进入到了海洋世界进行探索,感受海洋生物,了解海洋究竟是怎样被污染、珊瑚白化后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条小丑鱼,但生活的珊瑚却在慢慢地消失,我们就要无家可归了。”只有五岁的小柯看完VR的表述,让大家更加感受到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五感体验游戏(通过听、摸、看、嗅、行等五个方式让学生们学习海洋环保科普)、海洋生物拼图、海洋垃圾分类、物种入侵&科学放生、环保飞行棋、绘制心中蔚蓝海洋等多个海洋科普游戏。寓教于乐,让公众“学中有乐、乐中有成”。


海监船公众开放日活动


世界海洋日,邀您到海上看鹏城!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当乘坐海监船来到大海上,看着一望无垠的海洋站在甲板上的市民纷纷发出赞叹声,原来我们生活的城市跟大海是如此无缝地衔接在一起,站在船头的郑老先生忍不住念出了这脍炙人口的诗词。


得知自己报上名参加这个活动,郑老先生兴奋了好几天,昨晚还一直高兴得睡不着,等到上午6时许就赶到了深圳滨海休闲带海监广场。“我随子女来深圳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知道深圳是个海滨城市,但在自己浅薄的认知中,提及深圳的海往往联想起来的大梅沙和大鹏,感觉就是游泳玩沙子的地方。当被刚上小学的孙子问起来,深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滨海城市?我发现自己竟然回答不上来!”带着更加深入认识深圳海洋的想法,不少像郑先生一样的市民竞相报名参加海监船公众开放日活动。据记者了解,在开放报名首日就有4000多市民浏览过报名页面,500多名市民报名参加活动,最终随机选出120名市民参与到活动当中。


9012海监船作为深圳吨位最大的海监船,平稳地从海建基地驶出,深圳湾大桥的全貌慢慢展现在市民的眼前,惊叹声随即在甲板上此起彼伏响起。“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从深圳湾口岸往来香港深圳,但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从海上看深圳湾大桥。它实在是太雄伟了!”黄先生激动不已,市民们也纷纷与大桥合照留念。在海上看深圳的感觉更是奇妙,国际邮轮母港、SCT码头、西部沿海的建筑鳞次栉比地呈现在眼前。“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深圳海洋水域总面积1145平方公里,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总长260公里,拥有大梅沙、小梅沙、西冲、桔钓沙等知名沙滩,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深圳湾红树林、梧桐山郊野公园、内伶仃岛等自然生态保护区……”在市海洋局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船上市民对深圳海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近一个半小时的海上旅程即将结束,郑老先生一直站在甲板上的,仍激动不已。“深圳的陆上发展已经创造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奇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深圳未来向海发展必定会引世人瞩目,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离我们并不遥远!”郑老先生对记者说。


走进海上森林


走进红树林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通过生态修复,原本的挖沙码头变成了鱼虾欢畅、白鹭齐飞的红树林生态乐园。2日下午,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组织30多名市民一同前往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参观鲜对市民开放的公园南区,了解被称为“海上森林”的红树林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市规划国土委负责人表示,红树林是深圳自然生态保护的生态名片,通过生态环境修复提升,让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恢复至面向市民展开生态科普教育的最佳场所,这展现了深圳对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的决心。种下一棵红树、保护一株红树,是深圳扬帆新海洋的一小步。积跬步以至千里,通过让更多市民认识海洋自然生态的价值,弘扬海洋文明,为深圳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构筑坚实的社会基础。


“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


增殖放流,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6月6日下午2时许,由市经济和贸易信息化委员会和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主办,市渔业服务与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办的“深圳市2018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暨休渔放鱼日活动”,是世界海洋日系列活动之一。据了解,活动当天共放流了30万尾鱼苗、150万尾虾苗,这将促进我市渔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编辑:黎阳

保存|打印

上一篇凝聚安全正能量 新区消防安全宣传周启动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