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10来源:南方日报作者:凤飞伟 翁洪明 刘倩卉
深圳大鹏半岛连接南北的中间地域狭窄,并有道路穿过,生态绿廊之间的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而且坪西公路处于排牙山及七娘山之间,横切了两个生态绿廊,阻隔了两个生态绿廊之间的联系,这也威胁到野生动物在半岛内流动穿行的安全。
大鹏新区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恢复工程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深圳大鹏半岛连接南北的中间地域狭窄,并有道路穿过,生态绿廊之间的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而且坪西公路处于排牙山及七娘山之间,横切了两个生态绿廊,阻隔了两个生态绿廊之间的联系,这也威胁到野生动物在半岛内流动穿行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建设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大鹏新区已经在国内率先开始了生态廊道体系的研究和建设。9月30日,大鹏新区城市管理局(以下简称“新区城管局”)组织召开了《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项目专家评审会。评审专家对该项目的完成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大鹏半岛景观格局和生物多样性分布现状,筛选生态廊道服务目标物种,并结合道路致死情况,梳理出宏观和微观层面上野生动物的生态廊道需求,并规划了若干生态廊道具体修复项目。该项目为下一步大鹏新区生境修复和推动全市首个生态廊道的建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引。同时,作为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年底前可以开工建设。
生态廊道的建设工作是大鹏新区整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积极推进的缩影。今年新区积极推进森林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百公顷林相改造、千公顷森林抚育项目、白沙湾公园、南澳森林小镇等项目都在积极推进之中。“通过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推动大鹏新区持续营造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社会,为大鹏新区建设高质量‘美丽大鹏’及三岛一区打下坚实的基础。”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背景▶▷生态廊道建设需科学的体系研究支撑
深圳市制定了《深圳市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打造生态廊道体系,构建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山脉、河流、道路等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加快推进排牙山—七娘山生态节点的生态恢复工作。
中山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动物学家王英永表示,目前国内对于生态廊道的相关研究和具体案例非常少。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相关生态规划和建设工作尽管在功能目标上强调了生物保护,但实际以发挥景观审美、休闲游憩功能为主导,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缺乏详细的数据支持。
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增强建设工作的科学性,今年5月份,新区城管局委托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为后续的生态廊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引。
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高级工程师孙延军介绍,公司联合中山大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调查研究方案和路径,确立了明确的生态保护和廊道建设目标;以保护大鹏半岛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以及修复片段化、破碎化的森林生境为主要目标,通过红外触发监测仪探测和夜间道路致死调查,获得了第一手动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在调查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景观格局和筛选生态廊道服务的对象,借助arcgis技术分析,梳理出宏观及微观层面上野生动物的生态廊道需求,从而从区域层面对大鹏半岛的生态廊道体系构建提出布局体系,并选取9条生态廊道(生物通道)节点作为首批生态廊道建设试点。
科学的调查基础数据和基于数据制定的生态廊道构建体系,为大鹏半岛打造国内城市生态廊道体系典范提供了科学支撑。该项工作也标志着大鹏新区引领国内生态廊道构建建设以及践行生态文明创新工作迈出了开创性一步。
在9月30日的评审会上,王英永对大鹏新区率先开展生态廊道建设研究“点赞”:“能够在进行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决策之前,单独立项,进行生态廊道建设研究,这在深圳乃至全国的生态廊道建设方面开了先河,此项工作在国内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
广东福田红树林—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局长、研究员王勇军也表示,生态廊道的连通对生态价值的提升是巨大的,连通的生境的生态价值远远超过破碎化的生境,大鹏新区在此方面的工作意义重大。
成果▶▷结合动物调查,选取九条生态廊道(生物通道)节点
那么,这个从今年5月份启动,历时4个多月的研究又带来了哪些研究成果呢?透过这些成果,未来大鹏新区的生态廊道会呈现出何种图景?
据了解,该项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动物多样性和道路致死情况调查,包含宏观生态廊道数据调查和微观生态廊道调查;筛选目标物种识别生态廊道需求;针对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其中,宏观生态廊道调查方面,项目组在大鹏山地区域安装了24台生物多样性红外触发监测仪,经过1个月的数据收集,共记录有效照片327张,有效视频81段,共记录物种15种,其中猪獾是首次在深圳发现,为深圳市动物新记录。14种动物中,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2种,有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2种,有“三有”保护动物9种。
“我们以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动物生境、土地覆盖、水源、山地坡向、动物生态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大鹏半岛宏观生态廊道被道路隔离的关键位置。”项目组相关人士介绍,项目组还提出要以豹猫为目标物种构建大鹏半岛生境走廊,而大面积的人工林和荔枝林、宽阔的硬化道路等都是隔离豹猫种群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也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
微观生态廊道调查方面,7月至8月,项目组对大鹏半岛5条公路上的野生动物死亡情况做了9次调查,路线涵盖了大鹏半岛山区的主要公路。9次调查共记录383起道路致死事件,致死物种超过40种(其余物种因死亡时间过长无法提取DNA样本进行鉴定)。通过对数据的详细分析,项目组也给出了微观生态廊道的具体建议措施。
“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多工作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动物调查,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王勇军对这一调查给予高度肯定。
项目组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资料,综合宏观生态廊道和微观生态廊道结论,并结合盐坝高速现有条件,提出了若干具体的生态修复措施和生态保护建议,生态修复工作布局中选取了九条生态廊道(生物通道)节点作为首批生态廊道修复试点,包括栖息地恢复廊道1条、上跨式动物通道3条、路面动物通道修复1条、下穿式动物通道2条、动物保护提示综合措施2条。“总体布局中的其余工程目前条件尚不成熟,应根据大鹏半岛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进展和野生动物种群动态择期开展。”
“该项目立项方向非常好,在生态廊道工程修复工作启动之前,进行详细的动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未来的研究建议结合植物方面做更深入的分析。”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谦建议。
意义▶▷“开启了生态廊道研究工作的先河”
9月30日,省林业厅、省林科院、中山大学以及深圳市创森办等的5名专家对于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都给予了高度肯定。专家们表示,生态廊道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国外有较多案例,但是在国内尚不成熟。本项目将大尺度的生境走廊和小尺度的生物通道作为生态廊道体系的不同层面进行考量,不仅关注旗舰种或伞护种的生境需求,也致力于降低野生动物的道路死亡率,这样系统性和复合型的研究在国内属凤毛麟角。
同时专家们纷纷对该项研究“先进行基础调查与数据分析,再依据基础数据和分析结论开展下一步决策工作”这一工作模式上的创新给予肯定。王英永认为,每一项具体工程的评价与决策都需要基于详尽的基础数据,没有数据调查和数据分析为基础,评价和决策就容易出现错误。这项研究成果数据可靠、方法得当,必然为具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引。
省林业厅科技推广总站站长、教授级高工张心结认为,《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组在短时间内对区域内的动物做了较为详尽的调查,并进行了深度数据分析,对深圳森林城市建设和大鹏新区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做法值得推广,研究项目也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
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办公室高级工程师田丽华表示,具体的大型项目或者技术性较高的生态项目,都需要做详尽的数据调查分析工作,尤其是动物方面的研究,在深圳市非常薄弱。该项目的道路致死调查研究,在国内城市都不多见,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方法和数据类型。“新区城管局在生态廊道的研究工作方面开启了一个先河,此工作模式,对于深圳其他区的城管工作起到了一个示范带头作用。”
此外,该项目针对生态建设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目前研究和工程案例较少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调查—设计—施工—监测”创新性的工程模式,将调查和监测工作融入到建设项目中去,为生态廊道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为豹猫等野生动物建一座“桥”
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恢复工程已启动建设
《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刚刚出炉,部分工程已经先行启动。笔者了解到,根据市区相关规划,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恢复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已经移交新区建筑工务局开工建设。
据悉,大鹏新区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恢复工程位于大鹏半岛南澳北部山隘,该节点南接七娘山,北接排牙山—笔架山—田心山,是《深圳市生态安全体系建设课题》中为全市规划的近期8个节点之一,是保证大鹏半岛南北向连通的重要生物通道。
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范围内有两条道路穿过,其中坪西公路处于排牙山及七娘山之间,横切了两个生态绿廊,阻隔了两个生态绿廊之间的联系,山洪排水不畅。根据《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结论,该节点位于宏观生态廊道的生境恢复区域和生境连接区域,非常有必要进行建设。
该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为桥梁建设、生态构建、林分改造等。据介绍,该工程将建设上跨式通道,服务以豹猫为代表的大鹏半岛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野生动物。那么如何才能吸引豹猫等动物从通道穿行通过呢?
根据《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首先要结合原有地形进行适当地形整理,即一方面廊道两侧堆土放坡与周边场地衔接,减小桥梁整体跨度;另一方面可以营造更丰富的湿地系统,曲线结构的喇叭口自然流畅,更有利于引导动物利用该生态廊道通行。
其次,架设桥梁时,桥梁两端设扇状引导墙,对野生动物起到隔离、引导和汇聚作用,接下来还要进行生境营造,即参考大鹏半岛自然植被结构,在桥面和桥梁两侧营造豹猫适宜生境。桥梁边缘种植乔木和密集的灌木形成一定高度的树篱,为动物提供隐蔽物并起到隔音降噪作用。通道的中间部分应该保持开阔,种植低矮的草本植物,为中小型动物提供微生境。
此外,林相改造,即对节点周边的桉树及相思林进行疏伐改造,补植地带性乡土树种,补种地带性乡土树种建议与桥梁生境保持一致,兼种香樟、藜蒴、浙江润楠、黄牛木、山乌桕、蒲桃、大头茶、野牡丹、桃金娘等;清除簕仔树、薇甘菊、五爪金龙等入侵植物。
大鹏新区创森工作推进顺利
坝光银叶树湿地园计划2018年底竣工开园
2017年7月,深圳市正式印发了《〈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6—2018年)》。深圳市创森实施方案下发后,新区于2017年8月印发了《大鹏新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2016—2018年)实施方案》,成立了新区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将涉及新区的15项创森任务分解到新区各相关单位,明确了相应责任,新区全面启动创森工作,每月一调度,每季一小结,各项任务推进顺利。
2018年4月由新区城市管理局牵头编制的《深圳市大鹏新区森林城市建设详细规划(2017—2025年)》通过新区管委会最终审议,于5月份印发实施,该规划为全市首个区级创森规划,从生态环境、休闲产业、生态文化体、创新驱动四大体系,明确2017—2025年新区森林城市建设主要内容。
那么,目前新区的创森工作都取得哪些最新进展呢,又将会给市民带来哪些生态福利呢?日前笔者对新区城管局进行了采访。其中,白沙湾公园、坝光银叶树湿地园等都在积极规划建设之中,这些公园各具特色,建成后皆可成一景。
规定项目▶▷白沙湾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大鹏的名片
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涉及新区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任务有百公顷林相改造、千公顷森林抚育项目、白沙湾公园、南澳森林小镇、森林休闲旅游基地建设等。
其中,新区百公顷林相改造、千公顷森林抚育项目是新区林业重点工程,已纳入今年党工委重点工作任务,总投资约7600万元,由新区城管局负责推进,完成后对新区生态环境质量将有较大提升。
白沙湾公园建设方面,该公园选址位于坝光白沙湾片区,建设面积16.82公顷。设计融入白沙历史文化、动植物保护与科普、海趣文化等元素,是一个充分体现大鹏特色的生态保护和亲民化的自然观光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大鹏的名片。
南澳森林小镇建设方面,南澳于2017年9月被省林业厅认定为广东省首批38个“广东省森林小镇”之一。大鹏新区创森办结合旅游功能定位,开展以地域文化为核心体验的南澳森林小镇建设,目前根据《广东省森林小镇评价指标》开展配套工程实施,不断巩固森林小镇建设成果。
森林休闲旅游基地建设包括大鹏所城、东山寺、较场尾三大旅游基地,涵盖景点、美食、购物、文娱等多个项目。森林休闲旅游基地的建设,促进大鹏新区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是产业转型融合发展的新实践。
此外,自然公园入口提升、社区公园、花漾街区以及街心花园等项目则与市民息息相关,是切实改变居民身边生活环境小而精的项目,也都在积极推进之中。
自选项目▶▷东涌红树林湿地园力争于2019年底完成主体施工
除全市创森工作统一规划的规定项目外,新区也积极启动了自选项目,主要有坝光银叶树湿地园、东涌红树林湿地保护园、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廊道建设等项目。
其中,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因为有着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完整、树龄最大的天然古银叶树群落而最受市民关注。坝光银叶树湿地园为市投市建项目,由深圳国际生物谷先期启动,属深圳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15年底正式启动,并于2016年2月25日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底竣工开园。银叶树湿地园充分体现了深圳国际生物谷“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低冲击、低碳绿色”等基本理念,建成后对打造国际生物谷生态名片、改善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生态环境、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东涌红树林湿地园是一个以保护红树林、鸟类为核心,将自然生态、红树林、鸟类作为主要元素,集户外自然生态保护、文脉传承与户外休闲旅游、人文科教宣传于一体,具有大鹏特色的生态文明型湿地公园。该项目于2016年底立项,总投资1.1亿元,力争于2019年底完成主体施工。
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32.92公顷,建成后将连接七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排牙山—笔架山—田心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在全市起到先行先试和积极的示范作用。
创森宣传▶▷基本实现新区公交站台创森宣传全覆盖
根据深圳市创森办相关要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市民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要达到90%以上。
目前,新区已基本实现新区公交站台创森宣传全覆盖,开展创森宣传进校园、进公园、进社区活动共计50次,并且做了施工围挡广告宣传,利用新媒体发表了近50篇宣传报道,设置创森宣传广告板约200块,配合节日举办了多场户外公益宣传活动,印发纸巾盒3万个及“致家长一封信”2.4万封等宣传用品,让创森走进校园、走进家庭,积极扩大创森在市民中的影响。
此外,新区还通过移动短信平台推送创森短信150万条,并且通过与腾讯合作制作H5有奖答题,利用新媒体进行进一步传播;与新区群团工作部共同推进“创森”宣传,在社区内利用志愿者、城市U站、妇联等社团开展创森宣传工作,力争将“创文”的好经验转化为“创森”成效。
撰文:凤飞伟 翁洪明 刘倩卉 编辑统筹:李江萍
编辑: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