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走读大鹏 寻找城市滨海文明之根

发布时间:2018-11-13来源:深圳新闻网作者:欧淑清

在大鹏半岛,边走边“读”,探访和解读深圳的历史人文。

“走读团”来到了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临时展厅

深圳新闻网11月13日讯(记者 欧淑清 通讯员 倪丹)“双十一”都忙着清空购物车?在大鹏,他们做了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11月11日,作为2018深圳大鹏国际户外嘉年华的系列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走读在大鹏半岛上演。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李津逵、大鹏新区规划组顾问黄伟文、深圳自然生态观察者南兆旭、古建筑学者张泓伟、深圳博物馆研究室主任张东豫等各领域专家,以及媒体和公众一行30多人组成的“走读团”,在被誉为深圳“文化之根”的大鹏半岛,边走边“读”,探访和解读深圳的历史人文。

来自深圳博物馆的两位专家分享了咸头岭挖掘概况,讲述文物背后代表的文化意义

向海寻根 城市与海的文化溯源

可能很少深圳人知道,大鹏半岛在六七千年前曾经是古人类活动的中心,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大鹏发掘的咸头岭遗址,是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追溯城市海洋文化的起源,咸头岭遗址是专家们重要的走读点。

资料显示,咸头岭该遗址应距今六七千年,新石器时代的遗存最为重要,是珠三角发现最早人类活动遗址。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大鹏湾畔咸头岭遗址评选为“2006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咸头岭文化”最终成立。来自深圳博物馆的两位专家张泓伟与张东豫,作为亲历者与大家分享了咸头岭挖掘概况,讲述文物背后代表的文化意义。

张东豫指出,咸头岭遗址是岭南目前已发掘的距今六七千年前遗址中最为丰富的一处,其中出土的石拍,是东南亚及太平洋岛屿的树皮衣文化中已知最早的制作工具;咸头岭陶器上特有的鸟符号,也生动反应了当时珠三角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状态。

张泓伟用“高规格”来评价咸头岭遗址,他认为咸头岭是对周围遗址有较强辐射力或者控制力的一个中心性聚落遗址,可以说是当时珠三角古人类的活动中心之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文明之根。

 如果说咸头岭遗址代表的是城市与海的过去,建设中的坝光国际生物谷,则是深圳城市建设面向未来的重要载体。因此,当天“走读”的另一站来到了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所在地。

面积31.9平方公里的坝光片区是深圳生态保护最完好的“处女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湿地畔珍藏着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完整、树龄最长的银叶林,滩涂间栖息着97种鸟类、107种区域鱼类,山林中生活着果子狸、豹猫等兽类。南兆旭在坝光盐灶村为大家讲述了银叶古树的故事和坝光湿地河流等生态资源。据他介绍,坝光曾经是岭南重要的民族融合地之一,现存的坝光古村落,就是当年畲族人留下的遗产,而珍稀的银叶林,则是他们当年种下的“风水林”,体现了先民们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智慧。

据了解,盐灶村将建成银叶树湿地公园,湿地面积将由原来的2公顷扩大到96公顷,百余棵百年银叶古树,也有望得到更好的保护。

过去的坝光是凸显山海特色的绿色生态湾区,那么未来的坝光将打造比肩全球高度的生命科学小城蝶变。在国际生物谷临时展厅,作为大鹏组团规划总顾问的黄伟文与大家分享了坝光开发现状及未来规划。

绿色,是坝光最美的底色,也是贯穿坝光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主旋律。在恪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更高层次保护”的原则下,这个与前海东西呼应的深圳未来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一直在探索“低成本、低冲击、低碳绿色”的新型开发模式。

黄伟文介绍,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高度强调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与之前深圳功能分区、组团规划模式不同的是,未来的坝光强调绿色产业、观光、生活与工作的综合性,并从规划阶段就动用了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力争将其打造成深圳未来城市开发的新样本。

“走读团”来到了坝光银叶树湿地公园

走读大鹏 解读历史只为更好未来

“走读”的最后一站来到600余年历史的大鹏所城,这里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海防卫所之一,也是深圳别称“鹏城”由来。在大鹏所城赖氏家族的振威将军府第——这座深圳保存最完整、具有较高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古建筑内,李津逵、黄伟文、张泓伟等嘉宾展开对话,畅谈《城市与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从六千多年前的咸头岭遗址到深圳面向未来的坝光国际生物谷,“城市与海”是两者之间贯穿几千年最重要的连线。李津逵就认为,深圳所在的区域自古都是文明与潮流的交汇地,有中原文明与岭南文明的交汇,也有近代的西风东进的融合,历经时间的激荡与交融,最终都走向了开放、包容与自由的海洋文明,这是深圳城市文化之根,也是深圳城市和深圳人的底色。

他还特别指出,今天的大鹏半岛为深圳提供了独特的生态价值,尤其是大鹏新区开发与治理模式的探索,也让我们看到,深圳不仅仅是科技创新上处于前列,生态文明方面也可以领先全国。

张泓伟则指出,深圳历史远不止40年,甚至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引导大众对城市历史和文化认知更新,是当务之急。“城市历史的持续再发现与解读,将极大增进深圳人的城市归属感。”

而关于城市与海的未来,黄伟文再次提到了大鹏半岛的特殊意义。他认为,深圳这三十多年开发建设的模式,体现了速度与效率,但是不能完全满足“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要求。因此深圳如果要在城市建设上继续保持领先性,大鹏半岛尤其是坝光就是超低冲击开发的重要实践模板。他举例说:“新的开发模式,可以在保证建设开发量的同时,将地形地貌的改变降到最低,让环境、植被、河流和城市共生。”这将是大鹏半岛给未来全球城市开发提供的宝贵价值。

从咸头岭遗址、坝光国际生物谷到大鹏所城,专家们认为,向海寻根、走读大鹏,重新解读城市历史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对城市过去有完整的认识,也是为了城市有更好的未来。

李津逵总结到,深圳城市史就是一部面向大海的文明史,深圳就是珠三角地区最早面向海洋的文化中心,认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对于每一个深圳人都意义重大。而深圳城市滨海历史与海洋文明的演进过程,也能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智慧。

深圳城市的滨海历史除了以专家走读的方式呈现,主办方更希望以影像记录留存,让广大市民互动参与。因此“2019大鹏半岛公共摄影计划”也于当天同步启动。该计划负责人“中国人像摄影十杰”胡可介绍,将用镜头聚焦大鹏半岛的动植物生态以及大鹏居民的生活细节,并邀请爱好摄影的市民一同拿起相机、手机记录下“鹏城”的古与今、山与海,共同发现与保护我们的城市宝藏。

本次“向海寻根走读大鹏”主办方佳兆业集团表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社会大众了解到深圳的文化起源和生态现状;从而在城市未来发展中,延续文化多样性,保护性开发城市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


编辑:黎阳

保存|打印

上一篇第12届中国杯帆船赛拉下帷幕,帆船爱好者相约来年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