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预防登革热,防蚊灭蚊是关键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虫媒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主要“活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南亚、南美洲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临床特点:

1.突然高热:体温高至39-40℃,发热持续不退3-7天

2.“三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醉酒状”

3.“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4.皮疹:麻疹样皮疹、出血性皮疹等,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

5.其他: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感染登革热后症状轻或无症状,仅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会死亡。

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也无特效治疗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

传播特点: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常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广东以白纹伊蚊为主,俗称“花蚊子”,人群普遍易感。

登革热一般不会“人传人”。只有伊蚊吸了感染者的血后,体内复制病毒,下次咬人时,才能把病毒传染出去。没有伊蚊叮咬,病毒一般是不会由病人直接传染给其他人,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染。所以蚊子才是祸根!

防控要点:

无伊蚊,无登革热

想要将登革热拒之门外

防蚊、灭蚊、清除伊蚊孳生地是防控关键

防蚊:安装防蚊纱窗,挂蚊帐,穿浅色长袖长裤,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药水等;

灭蚊:蚊香、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瓶装杀虫气雾剂等;

清除孳生地:及时清除各种瓶、罐、缸废旧轮胎等容器积水;水生植物定期换水;盛水容器及垃圾桶加盖处理;常打扫,保持家中干净卫生;常通风,避免室内潮湿。

特别提醒近期有出入境史的人员,做好防蚊、灭蚊、清除孳生地措施后,还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发热、头痛、骨痛、肌肉痛、关节痛、出疹、头面部潮红等疑似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告知出入境史,以免耽误治疗。

提醒医疗机构接诊医生,目前是登革热流行期,如接诊到可疑病例,需详细问询病例旅居史、蚊子叮咬史等信息,并开展登革热抗原筛查,如果筛查结果阳性需及时对症救治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责任编辑:凌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