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开海季,大量美味海鲜佳肴上市,不过当大家大饱口福的同时,也要注意海鲜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细菌-副溶血性弧菌!近年来,每年6-9月是辖区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高发时期,那么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后会引起哪些症状呢?如何才能安全食用海鲜呢?一起来了解下副溶血性弧菌基本知识吧!
您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吗?
副溶血性弧菌非常“重口味”,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常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及鱼、贝壳类等海鲜中,附着在这些海产品的表面和体内。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而近年来的监测发现,淡水水产品也可受到它的污染。副溶血性弧菌如果污染了抹布和砧板,可在上面存活1个月以上。
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不耐酸,加热到56℃并持续5分钟,或者在90℃下持续1分钟,或者用家里面的食醋彻底浸泡5-10分钟,一般可将该菌杀死。
如何感染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我省最为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它引起的食物中毒通常发生在每年6-9月份,致病的主要的原因是食用未经烧熟煮透的水产品或其他被副溶血性弧菌交叉污染的即食食品。
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后会有什么症状?
从进食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到发病,快的可以2小时,慢的要40小时才出现症状,大多数人在食用后14-20小时发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胃肠炎,如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等症状,腹泻每日3~20余次不等,腹泻多呈水样便,病程常为2-3天,恢复较快,少数病人会发展至脱水、休克。
怎么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
1生熟分开
防止生熟食物操作过程交叉污染:避免即食食品与未处理的水产品交叉污染,盛装生、熟食品的容器、加工的砧板、刀具也应该分开。
2注意清洁
保持厨房和用具的卫生清洁,处理水产品前和处理结束后都要洗手;处理水产品后的容器、砧板和刀具要及时清洗,清洗过程要防止外溅。
3烧熟煮透
加工水产品一定要烧熟煮透,尽量不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
4安全保存
在室温下,食物烧熟至食用的放置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若有剩饭剩菜,应尽早放置在冰箱里面,减少细菌的活跃程度;隔餐的剩菜食用前要充分加热。
5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部分内容摘自广东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