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鱼片又称为鱼生,是以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美食虽好,但其中却隐藏着健康杀手——肝吸虫。
肝吸虫又称为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引起肝吸虫病,被WHO确认为胆管癌的I类致癌物。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肝吸虫病。

一、肝吸虫生活史
虫卵随粪便中排出入水,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入后在螺体内孵化,经胞蚴、雷蚴阶段发育成尾蚴,离开螺体的尾蚴在水中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类,侵入鱼皮下、肌肉等处,发育形成囊蚴。当人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囊蚴的鱼虾时,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脱囊后的后尾蚴(童虫)经胆总管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

二、肝吸虫危害
肝吸虫病是当前我国很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是肝吸虫病的高发地区,个别自然村的人群感染率高达30%。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慢性症状患者,症状往往经过几年才逐渐出现,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偶可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胆绞痛。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多在左叶),质软,有轻度压痛,脾肿大较少见。
三、肝吸虫病治疗
肝吸虫病的药物治疗首选吡喹酮,其次阿苯达唑;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症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来对症治疗,合并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胆总管炎、胆石症者,需手术治疗。
四、肝吸虫病预防
首先不食生的或未熟的淡水鱼虾,不饮生水,生、熟砧板及刀具分开,不用生鱼虾喂猫、狗等;其次加强粪便管理,防止虫卵污染水源;再者是对患病的人或动物进行驱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