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警惕!鸡蛋上的脏东西可能被你吃进去了(不是鸡屎)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吃生蛋料理,例如一碗热腾腾的米饭配上一个生鸡蛋,日式寿喜烧中用生鸡蛋做蘸酱等,看似美味又健康,但其实暗藏危险,鸡蛋储存清洗不正确,生食可引起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在我国,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屡居首位,据资料统计,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70%— 80% 是由沙门氏菌引起。

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特点有哪些?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为肉类、禽类、蛋类和奶类。人们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后,细菌会随着食物进入肠道,在肠道内继续繁殖并释放出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肠毒素,引起剧烈的炎性反应。

感染后的症状有哪些?

感染沙门氏菌后一般会在体内潜伏4~24 h,感染发病后大多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免疫力较差或较敏感人群会有带血性便的现象,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沙门氏菌?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通过正规渠道选购日期新鲜的肉蛋奶及其制品。

3、不吃生肉或未经彻底煮熟的肉,不生吃鸡蛋,不喝未经灭菌处理的奶。

4、厨房的砧板要生熟分开。尤其是加工生鲜海产品和生肉类食品后,务必将砧板洗净晾干,以免污染其他食物。

5、生家禽肉、牛肉、猪肉均应视为可能受污染的食物,情况允许时,新鲜肉应该放在干净的塑料袋内,以免渗出血水污染别的食物。

6、尤其是蛋壳沾有鸡屎的土鸡蛋,一定要装进单独的容器里再放进冰箱;即便是那些外观看起来干净的动物性食品,也一定要蒸熟煮透,避免沙门氏菌感染。


[责任编辑:江晶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