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吃海鲜小心这种细菌,大鹏新区年年有人中招!

炎炎夏日,又到了踏着细浪,吹着海风,一路奔向大海,美味海鲜停不下来的节奏。当我们在享受“面朝大海,围坐滩头品海鲜”的时候,也要谨防一位“坏家伙”的存在——副溶血性弧菌,近年来新区每年都有人因食用加工不当的海鲜引起副溶血弧菌食源性疾病。

一、副溶血性弧菌有哪些特性?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多形态球杆菌。其菌体呈弧状、杆状或丝状,无芽孢且无荚膜,大多数菌体在液体培养基中有单端鞭毛、能运动,副溶血性弧菌在30~37℃、pH7.4~8.2、含盐3~4%培养基上和食物中生长良好,但在无盐的培养基上则不能生长,因此被称为嗜盐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一般发生在5~10月,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一般均直接或间接与海产品有关,其食物来源主要为贝、虾、蟹、鱼等海产品,还有凉拌菜和熟食制品等。

二、副溶血性弧菌中毒症状有哪些?

潜伏期多为10-24小时。发病初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继之恶心、呕吐、腹泻,体温一般为37.7℃~39.5℃,腹泻多呈水样、血水样、黏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不明显。病程常为2-3天,预后良好,但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三、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措施

1.尽量采购新鲜的海产品,并在低温下贮藏,

2.加工过程中要煮熟、煮透,

3.保持清洁,洗手、注意厨具卫生,切生、熟食物的厨具要分开,用完后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4.生、熟食物应分开放置,避免造成交叉污染。

5.及时就医,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责任编辑:江晶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