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基孔肯雅热来了,你应该知道这些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已进入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广大市民需增强防控意识。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而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人群都有可能感染发病。健康人被带毒蚊子叮咬后,病毒将在人体内潜伏1到12天,一般为3到7天。

“基孔肯雅热”这个名字来源于坦桑尼亚南部基马孔德语中的一个词,意思是“变得扭曲”。该词描述患有严重关节痛的感染者弯腰的样子。

image.png

二、基孔肯雅热感染后有何症状?

·感染后,患者可能会短时间内出现高烧,体温可升至39℃或以上,并伴随明显的关节疼痛,尤其集中在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部分患者的疼痛可能持续数天至数月。

·病人一般发热1-7天即可退热,有的病人约3天后再次出现较轻微发热(双峰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

·80%的患者在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为斑疹、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有轻微脱屑。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疼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基孔肯雅热导致的严重症状和死亡很罕见,通常发生在有其他共存健康问题的幼儿和老年人中。

由于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相似,这使得基孔肯雅热很容易误诊。在没有明显关节痛的情况下,受感染个体的症状通常很轻微,感染可能不会被识别。

image.png

三、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无疫苗可预防,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

1、 翻盆倒罐:对于房前屋后、阳台或窗台等露天场地的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水桶、花盆托盘等各种能形成积水的容器,及时清除丢弃或翻倒过来,防止积水。

2、 植物换水: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3、电器积水:及时清理空调、饮水机托盘等积水。

4、 填平坑洼:填塞竹筒、树洞,废弃轮胎打孔或遮盖防积水。

5、 在家时安装纱窗纱门,阻挡蚊子进入室内,睡觉时使用蚊帐。

6、 居家发现有成蚊时,可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杀虫气雾剂、蚊香、灭蚊片等卫生杀虫剂、电蚊拍等灭蚊。

7、 在户外活动时,建议穿长袖长裤预防蚊虫叮咬,也可暴露皮肤涂抹驱蚊剂等,避免被蚊子叮咬,降低感染风险。

[责任编辑:凌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