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暑假谨防溺水,安全一“夏”

暑期是儿童青少年溺水事故高发期。在此特别提醒家长和孩子务必提高警惕,筑牢安全防线。

一、溺水风险特点

1.时段集中:周末、节假日及放学后监管空白期,午后高温时段尤为突出。

2.地点高危:江河、水库、池塘等野外水域,水底暗流、漩涡、水草缠绕等隐患暗藏。

3.行为特征:儿童好奇心强但危险预判不足,易因嬉戏、冒险或盲目施救引发事故。

二、家长监护核心要点

1.全程看护:孩子在水边时做到“不分心、不间断、近距离,拒绝“手机式看护,委托专人监护时需明确责任。

2.消除隐患:排空家中水桶、浴缸等蓄水容器,安装围栏隔离水源,低龄儿童需重点防范。

3.教育引导:教授“六不准原则(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结伴、无成人不游等),强调野外水域危险性。

三、科学防护措施

1.游泳安全:选择有资质的游泳场所,全程穿戴合格救生衣,儿童需在教练指导下活动。

2.特殊场景:

(1) 海滩:避开离岸流区域(平静深色水域),关注涨潮时间,避免礁石停留。

(2) 山沟峡谷:结伴而行,避开雷雨天气,提前了解上游水库放水信息。

3.装备使用:乘船或参与水上项目时,确保救生衣裆带、卡扣全部系紧,口哨置于外侧以便求救。

四、应急处置规范

1. 智慧救援:发现溺水者立即大声呼救并拨打120,采用“叫叫伸抛法(呼叫+抛投漂浮物+用竹竿施救),切勿手拉手或盲目下水。

2. 岸上急救:

(1)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无呼吸心跳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避免控水耽误黄金救援时间。

(3)有意识者侧卧保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五、特殊人群关注

1.低龄儿童:需重点防范家中蓄水容器及小区景观池。

2.会游泳者:野外水域水温骤降易致抽筋,突发状况下仍需借助漂浮物等待救援。

家校社协同行动:学校加强安全教育,社区完善水域警示标识与救生设备,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共同守护孩子生命安全。

image.pngimage.png

[责任编辑:凌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