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九址”+17个海岸阵地,大鹏打造红色文旅生态圈

从历史中走来的海岸话剧团,与向未来延展的海岸阵地,正在大鹏山海间,奏响红色文化与山海蝶变的新篇章。

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27日讯(记者 江晶媛)从历史中走来的海岸话剧团,与向未来延展的海岸阵地,正在大鹏山海间,奏响红色文化与山海蝶变的新篇章。

近日,“深圳市大鹏新区海岸话剧团”揭牌,其前身正是1938年由革命先驱黄闻发起、在抗战烽火中激励军民斗志的“海岸流动话剧团”。如今,复建的海岸话剧团有了新阵地——坐落于盐灶古村的坝光书房。

这座融合客家民居特色与剧场功能的建筑,不仅是传承红色文化的载体,更是大鹏新区聚焦红色资源构建的两大阵地体系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大鹏新区党建引领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立足滨海区位和资源优势,构建了两大红色阵地体系,一是规划建设以广东省临委为主题的“一馆九址”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将大鹏半岛现存省临委的9处活动旧址保护利用好;二是推动海岸系列阵地建设,以党群服务阵地升级为抓手,建起17个各具特色的海岸阵地,构建起“15分钟亲海服务圈”,探索出一条“阵地搭台、文化唱戏、党建引领、群众受益”的融合发展新路,为片区文旅发展提质、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馆九址。

“一馆九址”焕新生——系统打造,把红色历史活化为沉浸课堂

经过风景如画的坝光湿地园,踏进充满客家风情的盐灶古村,坝光书房静静伫立。从外形看,书房保留了客家民居的特色,但走进内部,会惊喜地发现其还具备剧场功能。

这里,正是复建的海岸话剧团的“家”。

未来,剧团将依托坝光书房、江夏祠堂等历史场地,深入挖掘大鹏新区以广东省临委、东江纵队抗战史实为核心的红色资源,系统梳理“海岸流动话剧团”历史、土洋会议、文化名人大营救等重要事件与人物故事,创作改编《火种》等文艺精品,打造“红色话剧研学基地”,并创新“话剧进景区”模式,通过“看、听、演、研”一体化模式,将历史转化为可感、可触的生动艺术课堂。

坝光书房。

而在土洋的沙鱼涌海岸会客厅里,红色文化正通过场景复原、VR互动体验等创新形式呈现,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海上文化名人大营救”的历史。附近的沙鱼涌邮局,则还原了抗战时期“华南唯一国际秘密邮路”风貌,游客可以在这里寄出一张带着红色记忆的明信片、沉浸式感受烽火岁月——1939年10月18日,沙鱼涌邮局正在这片土地上成立,专门负责联邮各国的邮件互换工作,存续期间共传递国际邮件480万余封。

沙鱼涌海岸会客厅。

除此之外,李惠群旧居、万隆号商铺、西贡村电台旧址、鹅公村《前进报》旧址等5处旧址也已经完成升级改造。目前,大鹏新区正规划建设以广东省临委为主题的“一馆九址”红色文化研学基地项目,为包括机关旧址、电台、交通站在内的旧址“一址一策”制定方案,按照“策划一批、落地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打造独具大鹏特色的红色文化场景和产品。

李惠群旧居。

鹅公村。

“海岸阵地”串珠成链——文旅融合,打造山海之间的红色“打卡地图”

在大鹏较场尾的海岸会客厅,游客可以在这里阅读红色书籍,也可以饮咖啡小憩。会客厅还联动当地民宿协会、餐饮、游艇等组织,提供出行指引、住宿和游玩推荐等一站式服务,成为游客探索大鹏的安心“第一站”;

在南澳月亮湾的海岸影院,当夜幕降临,免费的电影盛宴便在海边拉开帷幕。无论是热血的红色电影,还是甜蜜的爱情电影、有趣的动画电影,海风、星空与光影共同构成动人的滨海生活画卷……

在注入红色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大鹏新区以党群服务阵地升级为抓手,将沿海党群服务站、景区服务点等改造为集红色文化、便民服务、文旅展示等于一体的新空间,并将海岸会客厅、海岸邮局、海岸驿站、海岸书房等17个阵地“串珠成链”,构建起“15分钟亲海服务网”,推动海岸阵地成为更贴近居民所需、游客所爱的新地标。

这张网,是游客的“温馨港湾”。

海岸阵地一般布局在临海重点片区、游客集中景区,选择视野开阔、开放便利、游客集中的位置,在保留饮水、充电、休憩、应急药箱等基础服务的基础上,还增添了免费Wi-Fi、共享储物柜、图书角、咖啡茶饮等便民利民设施。

海岸邮局。

海岸书房。

这张网,也是各具特色的“研学课堂”。

在金沙湾海岸会客厅,可以观360度无敌海景,还可以了解大鹏海洋科普知识、扫码听书;在东山寺阵地,可以观看海洋环保主题展,讲解珊瑚保育知识;在官湖阵地,可以了解大鹏本土渔村文化、海防历史……海岸阵地成为展示大鹏独特山海资源、历史文化的窗口。

这张网,更是串联文旅资源、激活周边产业的“新引擎”。

在提升海岸阵地“颜值”、丰富海岸阵地“内涵”的基础上,大鹏新区深入探索以“政府+公益+商业”运营模式,引入优质商业资源和社会力量,由相关商家提供商业服务并承担基础公益服务责任,例如因地制宜设置文创产品售卖、非遗产品展销、研学体验等,为游客提供特色餐饮、手信、旅拍等多样产品,以商业收益反哺公益运营,形成良性循环。

从红色教育到研学创新,从文旅展陈到互动体验,一个个“红色打卡点”“研学新阵地”,正串联起土洋、沙鱼涌、东纵旧址等历史节点,打造一条“可听、可看、可体验”的红色文化主题游线路,构建起完整的红色文旅生态圈,让游客在漫步中“遇见历史”。


[责任编辑:吴沁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