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17来源:深圳晚报作者:胡琼兰 陈简文
1月17日上午9时,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将在广州珠岛会堂开幕,省政协主席王荣将作政协第十一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委员声音
省政协委员、市医管中心主任王大平
给儿科医务人员设置岗位奖励金
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市医管中心主任王大平建议省政府合理确定儿科医务人员工资水平,设置一定的岗位奖励金,确保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以减少儿科人才流失。
在提案中,王大平提到,全省儿童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机构总体不足,儿科医师和儿科床位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也不足,全省三成以上综合医院未设立儿科。2015年,全省儿科医师10208人,占全省医师总量的4.6%,明显低于内科(18.7%)、外科(10.4%)和妇科(10.3%)。据测算,到2020年,全省需要增加至少2000名儿科医师。
“据统计,我省儿科医生最近两三年的流失率达到11%,不满35岁的儿科医生流失率达到14%。儿外科、儿科综合等科室的离职率最高,分别达到80%和73%。”王大平分析,儿科是医院纠纷最多的科室,医护人员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医患关系压力大是造成儿科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王大平建议,要科学制定儿科人才扶持政策,建议省政府除了给儿科医务人员设置一定的岗位奖励金外,还应出台相关政策,在儿科医务人员职称晋升和主治医师岗位聘用中给予政策倾斜。通过行政调节,负担儿科医生的一部分工资,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儿科医师。
王大平还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对于即将出台的政策“2017年上半年全面实行6岁以下儿童相关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加收不超过30%”,建议各地医疗机构将调整后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省政协委员朱颖恒
建议深圳湾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制
来自香港界别的省政协委员朱颖恒被媒体誉为“提案大王”,在2015年、2016年的省“两会”上,他提交的个人提案分别为15件和25件。1月16日18时,记者在广东省政协提案在线查询系统(2017年)中查询发现,提交人为“朱颖恒”的提案有16件,其中一件名为《关于完善深圳湾口岸通关工作的建议》。
在该提案中,朱颖恒称,作为广东省与香港之间的主要陆路边境口岸,深圳湾口岸已出现超负荷运转的现象,不但通关时间越来越长,而且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其通关数量已远超设计承受能力范围。“目前每日约有10.4万人次在深圳湾口岸通关,远超于当初设计6万人次的负荷。”朱颖恒在提案中称,至2030年,估计深圳湾口岸跨境旅客日均流量将达至25万人次,如不及时调整口岸设计规划,这种拥堵的状况在不久的未来将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此外,口岸基础设施跟不上新的发展需要,停车场经常爆满,虽然深圳地铁二号线的登良站和海月站离口岸最近,但实质距离均超过1.5公里,难为口岸提供有效的接驳服务。
“深圳湾口岸需要进一步改善。”朱颖恒建议,应提前深圳湾通关时间,最好实现24小时通关制。其同时建议,适当增加深圳湾口岸接驳公交数量,延长线路运行时间,以便接送更多的通关旅客。
基础设施布局方面,朱颖恒建议,用广深港客运专线开行捷运化城际列车,优化线位至由深圳湾口岸与香港洪水桥连接,预留深港东部轨道通道,推动口岸格局由“一线窄带”向原特区外延伸,考虑从15个口岸规划布设增加到预留24个口岸。
编辑:何畅
上一篇[两会]9代表:早日落实东部机场建设 选址可考虑海边下一篇进击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深圳机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