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15来源:南方日报作者:凤飞伟
2016年10月27日,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与华侨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华侨城大鹏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深圳旅游业标杆型企业正式进军深圳旅游业资源最为丰富的大鹏半岛,一时引发业内的广泛关注。
华侨城集团将以打造5A级景区为目标,对大鹏所城旅游区进行全面提升。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2016年10月27日,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与华侨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华侨城大鹏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深圳旅游业标杆型企业正式进军深圳旅游业资源最为丰富的大鹏半岛,一时引发业内的广泛关注。
今年华侨城大鹏文化旅游综合项目的推进加速:2017年5月,深圳华侨城鹏城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7月,全面接管大鹏所城及较场尾的开发,同时以合资公司为申报主体,加快推进创建5A级景区工作;11月9日,“2017深圳大鹏文化季”正式启动。
以往大鹏新区的旅游业被认为特色“小菜”不少,但缺乏“硬菜”,随着华侨城大鹏文化旅游综合项目的加速推进,将会给大鹏新区旅游业带来哪些“硬菜”?
南方日报记者 凤飞伟
将以四种方式修复古城墙形态
据介绍,大鹏所城文化遗产小镇作为环龙岐湾核心引擎项目,规划研究范围为鹏城片区周边以所城为中心、四周山体山脊线与海岸线为边界,约16.5平方公里的滨海河谷地带,其中重点规划范围约5平方公里。
笔者了解到,这一片区的发展思路将以“文化+旅游+城镇化”为理念,以特色小镇为载体,凸显文化遗产价值。根据初步规划,大鹏所城将挖掘与突显原风貌,呈现“海防古城、世外小镇”总体风貌。
大鹏所城原来是什么样子?依据史料记载及城里老人的回忆,所城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四面由1200米城墙包围,城墙上有68尊铁炮,城外有护城河环绕,河上有吊桥。城内建有左堂署、守备署、都府署、县丞署、协台衙门等六大衙门,城隍庙、侯王庙、天后宫、华光庙、文庙、武庙六大庙宇,以及10余座将军府第。古城原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其中东、南两门保存较好,城门下半部分的城墙砖和麻石均为明代原物。所城南门历经600年岁月洗礼依然屹立不倒,风貌依旧。
华侨城将如何再现所城的风貌?笔者了解到,大鹏所城将打造生活型文化遗产地,重构古城建筑空间、交通步行线路、游览服务设施、空间景观环境,完善古城街巷业态。其中,将以原貌复建、栈道式、台地式、通透式四种方式修复古城墙形态,打造城墙综合体。
此外,该项目还将以北门校场、凤凰广场和粮仓为空间承载,打造实景演艺、文博数字馆、文创精品馆三大核心产品,打造将军城文化中心等。
打造“一城、四区、六园”体系
除了加强保护,再现大鹏所城历史风貌之外,华侨城还将在大鹏所城周边区域植入产业,丰富文化旅游层次与体验,形成“一城、四区、六园”的产品体系。所谓“一城”即大鹏所城,“四区”即大鹏所城旅游区、都市农业休闲区、鹏城文化演艺区、文创融合社区,“六园”指所城文化公园、鹏城show演艺主题公园、大遗址栈道公园、国学禅风养生庄园、生态创意农业园、大地艺术四季花园。其中,大鹏所城旅游区以大鹏所城为核心,整合所城东、西、南门外资源及较场尾、东山寺等共同创建国家5A级景区。
根据规划,大鹏所城的南门、西门、东门外都将打造一系列重点项目,其中南门外将建设所城文化公园,包括有南门广场、海防博物馆、战船酒店、滨海栈道,海上舰队、海上校场与海战演艺等重点项目;西门外将打造集艺术、商贸、餐饮、酒店文创产业为一体的文化街区;东门外将打造包括禅悦街区、中华禅医馆、云水书库等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学禅风养生庄园。
值得一提的是,鹏城文化演艺区将以溯源深圳“文化之根”、延续鹏城文脉为出发点,植入“演艺+”的多元创新模式,以“鹏城show”演艺主题公园为核心项目,以全天候方式打造鹏城记忆、鹏城欢乐、鹏城影梦、鹏城画卷四大功能区,并规划建设文化主题酒店、演艺会展中心、影视创作基地。
在交通方面,项目将结合云轨交通线路,在出入片区的干道侧设两个交通转换中心,做到高峰时段分层截流。临近所城的核心景区规划慢行优先的缓行道路,片区范围设内部特色观光电车线路,扩展海上客运线路,丰富小镇的旅游功能。
“大鹏文化季”让旅游市场“淡季”不淡
11月9日,“2017深圳大鹏文化季”正式启动,当晚48架无人机在古城上空勾勒出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图案。
“大鹏文化季”脱胎于大鹏文化周。大鹏新区文体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一年一度的大鹏文化周此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今年大鹏新区与华侨城集团合作将文化周升级为“大鹏文化季”。
“‘大鹏文化季’是华侨城集团与大鹏新区战略合作以来,双方在‘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引下的第一次文化落地活动。”深圳华侨城鹏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相较于大鹏文化周,“大鹏文化季”的时间跨度更长。据了解,“2017深圳大鹏文化季”从2017年11月9日开始,到2018年3月18日结束,将持续4个多月,自冬至春,跨越新年、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而这段时间正是大鹏新区旅游业的“淡季”,“大鹏文化季”的推出,正是着眼于激活“淡季”。
在活动方面,大鹏文化季由“一季六周三节点”构成,六大文化主题将贯穿全程。六周分别为海洋文化周、民俗文化周、影视文化周、原创音乐文化周、创意设计文化周和公园文化周;三节点指开幕式、跨年活动和新春灯会庙会。
“六个主题文化周各具特色,每个主题文化周由3至5个活动构成。”大鹏新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鹏新区希望通过文化季让大鹏半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成为重要的滨海生态旅游目的地。
■亮点提前看
海洋文化周:明清海防—大鹏所城联合申遗系列活动、大鹏文化遗产小镇建设论坛、“海洋文化进学校”、“海洋文化进军营”等
创意设计文化周:“鹏城新力量”创客大赛&培育计划、“鹏程万里”所城IP征集、婚纱创意设计秀、手作创意展示体验、文化艺术大讲堂等
影视文化周:粤港澳电影产业交流、大鹏电影产业资源发布、“最美大鹏全民热拍”微电影大赛、大鹏影视作品线上展播、“大鹏电影欢乐夜”等
民俗文化周:大鹏非遗市集、大鹏非遗科普进社区、大鹏山歌、汉服、六艺展演等
原创音乐文化周:“中国少年之声”专辑发布、大鹏原创歌曲“如花的乐章”专辑发布、原创音乐联盟&原创音乐基地落成仪式、“中国少年之声”歌唱培训&表演活动等
公园文化周:中国地质公园展、小小地质学家系列活动、登山应急救援培训、大学生户外科普考察等
■焦点
大鹏所城申遗难点何在?
11月9日下午,围绕“大鹏所城等明清海防遗址联合申遗”这一话题,国内文化界、文物保护界、规划设计界专家学者,以及广东省、深圳市文物及文体旅游相关部门负责人,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惠州市等存有明清海防遗址的省市文物部门相关代表齐聚深圳市大鹏新区较场尾海滨,研讨申遗的可行性、路径和策略。这也是“2017大鹏文化季”的首场活动, “目前明清卫所制度与海防体系完整保留下来,能在视觉上形成冲击力的就是大鹏所城。”考古与文物保护专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总工程师曹兵武表示。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对包括海防遗址在内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设立专项研究,对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修建的明代以防倭为主要目的、清代以抵御西方殖民侵略为目的明清海防工程开展相关保护和研究工作。在此背景下,大鹏所城进行明清海防申遗工作势在必行。
作为深圳唯一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国内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军事要塞,大鹏所城能否担起联合其他明清海防共同申遗的重任呢?
世界遗产专家、浙江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王毅表示,世界遗产申请有6条标准,申请必须符合其中之一或几条。他认为,大鹏所城符合标准三“为现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以及标准四“展现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线性文化遗产(考古遗址或文化景观)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分布,通过比较分析,阐述明清海防—大鹏所城的独特性,特别是文化上的独特性是关键也是难点,是申遗项目最核心的技术问题。其次真实性、完整性及保护管理状况也被视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因此如何针对大鹏所城的环境现状,提出环境整治建议,恢复所城的自然、历史环境,也是申遗的难点。
“申遗是一条漫长之路,深圳相关方面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广东省文物局调研员何斌认为,首先要先做好广东省内梳理工作,广东从东北的饶平到西南的徐闻都分布着明清海防遗存,几乎涵盖了所有沿海地市。然后,再联合兄弟省市共同做好联合申遗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申遗达到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
大鹏半岛悄然成为热门影视拍摄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鹏文化季”将在12月中旬举行粤港澳电影产业交流大会,将有众多香港导演、制片人参与。主办方称:“《美人鱼》之后,大鹏独特的风景吸引了不少影视剧前来拍摄,虽然有好的资源,但是都是碎片化,借助文化季可将大鹏打造为粤港澳的影视基地。”
有电影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香港是全球知名的电影制作基地,但随着近年来香港电影人北上发展,香港一些电影工业资源被闲置起来。但香港的工作人员不适应北方的天气,如果在深圳成立制作基地,工作人员则完全可以适应,而且距离近。”
大众电影制片厂(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透露,目前大鹏新区是深圳接待影视拍摄最多的一个区,特别是随着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在大鹏半岛取景之后,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在大鹏新区取景,如张国立的《老爸当家》、收视率不错的电视剧《幸福归来》,此外《芭拉拉小魔仙》系列的儿童电影、《美女公寓》等影视剧也都在大鹏取景。
大鹏新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将更加注重影视产业的发展,将影视产业作为新区文化产业重要发展方向,加大扶持力度。
编辑:黎阳
上一篇大鹏妇幼健康工作获专家组点赞下一篇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