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就未来——深圳落实“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求综述

发布时间:2017-03-03来源:深圳特区报作者:甘霖

2017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深圳干部群众更不会忘记,2014年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特区新时期发展提出新要求。

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强劲迸发

新开发的“阿尔法2”机器人更加聪明,甚至具备学习功能,成为商场里被追捧的明星:新推出的“JIMU”机器人,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拼装组合,还能编程设计动作,2017年春节推出的新春版,更是销售火爆……

自从在2016年春节晚会上500多台机器人“阿尔法”因为整齐划一、动感十足的舞蹈迅速走红以后,深圳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就一发不可收,公司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

这家来自深圳的创新型企业,发展为什么可以如此惊艳?

该企业联合创始人熊友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企业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花费近5年时间、耗资5000万,自主研发了人型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伺服舵机。

在深圳,像优必选这样的企业还很多,他们共同构成了深圳创新的主体。

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

“创新才有出路。我们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中,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五六百亿元,炮轰这个‘城墙口’,最终领先世界。”华为总裁任正非说。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一个企业如此,一座城市同样如此。

“深圳就是中国的硅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蓝光之父”中村修二教授深有感触。去年,深圳设立了两家由诺贝尔奖获得者领衔的科学家实验室,其中就有以中村修二教授名字命名的激光照明实验室。

翻开2016年深圳创新发展的成绩单,对此感受会更加明显:

目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至4.1%。这一数字已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全球范围内只有以色列和韩国超过4%。

去年一年,深圳新增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210家,累计达1493家;PCT国家专利申请量增长50%,占全国一半。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40%,荣获国家科技奖励16项和中国专利金奖、外观设计金奖4项。

在一系列强有力政策组合拳的推动下,深圳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日臻完善,从跟跑,加快向并跑、领跑迈进。

深圳企业参与的4G 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华为短码方案成为全球5G技术标准之一。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无人机、柔性显示等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深圳代表着一种全新经济形态,一些衡量传统经济的指标已无法用来解释深圳的发展。”深圳市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张思平说,深圳呈现出创新型经济的显著特点,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而不是铺摊子、上项目。

在全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深圳实现动力转换。2016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0%和146%。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深圳今年起将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布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立十大基础研究机构、组建十大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实施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打造十大海外创新中心、建设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规划建设十大未来产业集聚区、搭建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十大“双创”示范基地、推进十大人才工程。

编辑:何畅

保存|打印

上一篇深圳代表高质量建议获采纳下一篇深圳以更高标准提升供给品质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