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5来源:读特客户端作者:余海蓉
市中医院的门诊楼是1991年启用的老楼,设施老化,诊疗环境较为破旧,甚至有的地方出现漏水,对诊疗质量产生影响。位于罗湖区迎春路的医院第三门诊部(中医特色门诊部),今年将改造完工,将设置名医馆、国医大师馆、高端中医治疗、治未病健康体检、中医妇科及各类中医特色科室,建设成为特色高端中医诊疗中心。
位于罗湖区解放西路的医院第一门诊将改造成针灸推拿医院,设床位200张。深圳市中医院将以针灸分院为依托,建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康复中心。现代康复区包括康复门诊、物理治疗区、作业治疗区、认知治疗区、言语及吞咽治疗区、功能测评室等。传统康复区包括以针灸为代表的多种中医康复特色治疗,如推拿、小儿推拿、艾灸、药物熏蒸、穴位埋线、药物敷贴、放血等。
针灸是传统医学的瑰宝,也是市中医院的品牌专科。据悉,市中医院还将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创建“互联网+针灸南方基地”,调动基层医疗的资源,为市民提供健康管理。
位于罗湖区迎春路的医院第三门诊部(中医特色门诊部),今年将改造完工,将设置名医馆、国医大师馆、高端中医治疗、治未病健康体检、中医妇科及各类中医特色科室,建设成为特色高端中医诊疗中心。
“上工治未病”。“十三五”期间,市中医院将借助中医特色门诊部、体检科、康复科、推拿科、儿科等技术力量,为亚健康、疲劳恢复、颈肩综合症、儿童健康调养等进行干预治疗,充分发挥中医养生、防病、治病的优势。
作为深圳市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中心,医院将继续探索开展深圳特色的治未病体系的建设,开展慢性病中医“治未病”诊疗技术的筛选、评价和规范、标准的制定研究推广,创建“治未病”示范试点单位,建设深圳市中医养生治未病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打造治未病的品牌产品,推动我市治未病工作的全面开展。
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
四个院区项目完成后,市中医院的综合床位数将有望达到4000张。
四个院区,各有特色,不同分工,形成合力。四个“引擎”同时发动,市中医院发展将驶上快车道。
今年年初,为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全面振兴发展,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遴选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广东省共有5家中医医院入选,其中广州有4家,广州市外仅有深圳市中医院1家入选。
入选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备选项目,将为医院带来配套资金、政策支持,有助于医院成为区域乃至全国重大疑难疾病中医药诊疗中心、中医药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中心、中医药成果转化推广中心。
按照建设计划,市中医院将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新增3-5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3个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积极探索开展中医综合治疗模式,构建慢性病中医预防保健体系及中医医疗技术中心,打造“特色鲜明,质量优良,技术先进,人才优秀,专科突出,服务优质,价格合理,环境舒适”,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融中医药医疗、治未病、中医康复、科研、教学、养生、旅游等为一体,各项指标走在全省前列,辐射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在海外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级中医名院,区域性中医医疗中心,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周辉 李璇 文/图)
编辑:许可馨
上一篇在现场|控烟第8弹突查南山 名典咖啡抽烟者这样辩解下一篇罚款300元!以后节假日去大梅沙 千万别走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