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05来源:南方日报作者:凤飞伟
日前,记者从大鹏新区获悉,今年大鹏新区已被国家旅游局授予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称号,实现了旅游业“国”字招牌“零”的突破。
日前,记者从大鹏新区获悉,今年大鹏新区已被国家旅游局授予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称号,实现了旅游业“国”字招牌“零”的突破。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大鹏新区的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统计显示:大鹏新区去年入岛旅游人数达到1039万人次,6年增长33%;旅游收入由29.68亿元增长至48.8亿元,增长64%,年均增长超过10%。随着“深圳东进”战略的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启动以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工作的开展,大鹏新区旅游产业发展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南方日报记者 凤飞伟通讯员 项丽华 吕嘉
“一体两翼”布局清晰 旅游资源全域分布
大鹏新区旅游资源丰富,向海延伸,绵延133公里的滨海长廊分布着东西涌、桔钓沙、杨梅坑、官湖、溪涌等20余处滨海旅游区;向内陆延伸,则有大鹏所城、东山寺、观音山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迹、庙宇交相辉映;而星罗棋布的古村寨,则有半天云村、沙鱼涌等具有旅游价值的村落;七娘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西涌天文台、沙鱼涌红色旅游景区独具特色;除此之外,玫瑰小镇、瓷爱谷、婚博园等文化创意旅游景区正在兴起。户外运动氛围更是越发浓厚,14条较为成熟的登山穿越路线遍布辖区,游艇产业聚集,帆船、帆板、潜水等运动项目也不断涌现。
大鹏新区成立以来,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统计显示:新区目前已有景区、酒店、民宿、农家乐、潜水、马术、山地运动、海上运动、极限运动等业态20余种,形成了品类丰富的“旅游+”产品:以滨海旅游休闲、渔港小镇、“潜爱大鹏”珊瑚保育为代表的“旅游+海洋”;以大鹏所城海防文化、东山寺宗教文化、鹏城饮食文化为代表的“旅游+文化”;以帆船冲浪、山地徒步、极限越野等户外运动为代表的“旅游+体育”已基本成型。
伴随着深圳国际生物谷核心区启动、中国首个国家基因库运行,“旅游+科研”“旅游+医疗”“旅游+康养”的基础已初步形成,工业旅游依托中广核中微子实验室、LNG等大型清洁能源企业也大力发展起来。
“目前大鹏新区已形成‘一体两翼’的产业布局。”大鹏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体”依托南澳核心优势资源,打造以世界级主题公园、国际化会议度假、大众型户外运动为特色的顶级核心景区;“东翼”依托历史古镇、特色小城,打造历史人文特色湾区;而“西翼”则依托滨海小镇、高端项目,打造滨海休闲特色湾区。
据统计显示,大鹏新区成立5年来,入岛旅游人数由780万人次增长至1039万人次,增长33%;旅游收入由29.68亿元增长至48.8亿元,增长64%,年均增长超过10%。2017年截至5月底,新区接待游客320.42万人次,同比增长10.62%;过夜游客47.66万人次,同比增长14.10%;旅游收入15.64亿元,同比增长18.66%,各项指标都再创新高。
编辑:黎阳
上一篇各方合力共创 大鹏新区省级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初见成效下一篇大鹏新区国税局开展“不忘初心 再出发”党建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