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 美丽大鹏 ”建设 ——“美丽中国”的深圳实践样本

发布时间:2017-07-31来源:学习时报、人民网作者:凌 杰 彭 森

“美丽大鹏”建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大鹏新区积极践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关于大鹏新区“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验区”的功能定位,探索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美丽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在刚刚过去的4年中,大鹏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民生发展等各项建设,4年内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三项国家级示范区(试点)称号,谱写了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鹏华章。

“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绿色生产的同时,也在倡导一种绿色生活方式。

“美丽大鹏”建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大鹏新区积极践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关于大鹏新区“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验区”的功能定位,探索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美丽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在刚刚过去的4年中,大鹏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民生发展等各项建设,4年内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三项国家级示范区(试点)称号,谱写了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鹏华章。

“美丽大鹏”的探索与实践承载了新时期什么样的政治担当与责任,蕴含了什么样的科学理念,其在发展路径、动力、质量等方面的探索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借鉴?为此,我们采访了大鹏新区党工委、办事处有关同志。

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新路

大鹏新区所处的大鹏半岛位于深圳东南部,依山傍海,辖区面积607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02平方公里,约占深圳市1/6;海域面积305平方公里,约占深圳市1/4;海岸线长度超过133公里,约占全市海岸线长度的一半,整个半岛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土地占全区面积的73.5%。森林覆盖率达76%,自然海岸线保有率70.6%,是深圳海洋资源禀赋最优、河流海域水质及空气质量最佳的区域,被誉为深圳的“生态基石”,也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大鹏新区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除50余处大小沙滩外,还坐拥19个半云天村等极具地方特色、有价值的村落,大鹏所城、咸头岭遗址、东纵革命司令部旧址等历史文化遗迹以及舞草龙、渔民娶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深圳市民节假日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虽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大鹏半岛长期以来被限制开发,被称为“深圳发展的末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各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历史欠账多,群众生活水平也亟待提高。2011年12月31日新区成立后,百姓的发展诉求日益强烈,希望新区能够推动各方面发展,提升生活水平。

对此,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曾多次表示,新区要顺应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让群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当然如果我们走建厂房、发展工业的传统的发展道路,应该说大鹏也能很快发展起来,大鹏的土地很快就可以被各种工业项目填满,但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不符合群众的长远利益”。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而且大鹏新区要通过生态文明发展的实践,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新路。”王京东说。

“美丽大鹏”建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去年3月,新区印发“美丽大鹏”3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实施9大类43项任务235个重点项目。大鹏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美丽大鹏”应该是生态山清水秀、环境宜居整洁、管理规范精细、生活文明和谐的,是群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而且要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美丽大鹏”专项行动计划(2015—2017)列出了32项奋斗目标并全部量化: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天数占比达到95%;人均GDP达到21.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000元;每千人总体学位数达到110个;每千人病床数达到2.6张;2015年底实现社区文体中心全覆盖,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力争控制在1%以内;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95%;燃气管网覆盖率达到80%;万人刑事发案率达到50宗以下,等等。

大鹏新区负责人介绍说,这些指标是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以及特区一体化的要求来确定的,值得一提的是,大鹏新区还自加压力,在“美丽大鹏”专项行动计划(2015—2017)中增加4项“新区特色指标”,如要求生物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要在3年内每年增长2%,到2017年底要大于10%,旅游业总收入要从2014年底的41亿,2017年底要超过50亿元。这些目标非常具体,而且全部量化,充分说明大鹏新区推进“美丽大鹏”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生态+”已成为大鹏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常态

在传统观念里,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而保护环境就必然要一定程度上牺牲经济发展。探索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就需要解决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冲突,二者如何得兼?大鹏新区通过这几年的实践给出的答案是:必须要走“生态+”的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如今“生态+”已成为大鹏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常态。

“原先奔康工业园的企业不少是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存在生产安全隐患等低端产能,现在进驻的都全都是高大上的生物医药企业和团队,不但不污染环境,现在经过改造后,我们这里高大上多了,相信将来这些园区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会非常可观,我们的生活会更好。”葵涌三溪社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葵涌的奔康工业园在近几年的变化充分显示大鹏新区是如何“二者得兼”: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的奔康工业园是原葵涌镇政府为帮助各村发展经济、促进贫困村脱贫致富而由区、镇、村共同出资实施的扶贫奔康工程项目,原有企业主要生产电子、电池、服装、家具、首饰加工、玩具、印刷制品等,其中限制类企业较多。

近年来新区对园区的企业进行清理淘汰,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对园区进行改造,腾笼换鸟。目前,园区已引进巴里·马歇尔院士团队、美国“三院”院士罗兹曼的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王荣福博士带领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治疗研究团队、深圳华大农业与循环经济科技有限公司葵涌分公司、深圳市人民医院研究实验室、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异种器官移植特色园区”项目、深圳市唯美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鹏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端科技创新项目、团队。

在生态保护方面,大鹏新区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集中力量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到去年年底新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较新区成立之初提升65个百分点,并在垃圾处理、污染治理、海域整治、沙滩管理等全面发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如今的大鹏半岛,天更蓝、水更清。2015年大鹏新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48天,优良率达97.5%,PM2.5浓度平均值降至2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市第一,空气质量接近国际一流生态城市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6个监测点水质100%提升到国家一类标准。

在产业绿色转型方面,大鹏新区一方面做低端产业的“减法”:分期分批转移淘汰规模小、能耗大、污染重、附加值低的企业,自新区成立以来到去年年底,累计淘汰低端落后企业149家,传统工业企业总数下降35%,另一方面积极做环境友好型的高科技产业的“加法”: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文化创意、高端旅游、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有特色、高质量、低消耗、可持续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以生物产业为例,目前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开发建设已全面启动,成功引进了华大基因、中国农科院基因组学研究所等一批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和598名中高层次紧缺人才,生物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截至2015年上半年,生物类企业已落户50家。

近年来大鹏新区的生态文明探索正以“美丽大鹏”专项行动计划(2015—2017)确定的“九大行动”为抓手在各个工作领域全面发力。一是开展生态文明社区创建行动,提升社区宜居环境,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着力优化社区服务质量,加快扶持发展社区集体经济,丰富提升社区文化生活;二是开展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快河流综合整治,加强海岸带污染综合防治,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开展大气噪音污染防治,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推进城区环境绿化美化,实施重点生态资源保护;三是开展城区空间优化行动,加快城区空间转型升级、构建立体交通体系、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开展基础管理提升行动,提升基层管理效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社会平安创建;五是开展民生保障提升行动,持续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加大各类入户管网建设,积极促进居民就业创业,实施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六是开展产业绿色转型行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国际生物谷开发建设,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打造低碳产业园区,加快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七是开展绿色生活推广行动,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绿色环保公交工程,发展公共自行车,加快建设滨海慢行系统,全面推行绿色低碳消费;八是开展文明普及提升行动,强化先进文化宣传教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开展系列示范创建活动;九是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行动,健全科学决策考评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改革推进机制。

“‘美丽大鹏’建设不是一个漂亮口号,而是一个目标计划,是工作抓手。”王京东强调,为将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美丽大鹏”建设就是将日常工作和专项工作结合起来,便于抓落实。而且新区将“美丽大鹏”建设的每个具体的任务分解,进度细化到每个季度,并加强督查,每个季度考核列入新区行政绩效考核。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生态+”的发展理念已经嵌入到大鹏新区的行政服务、城市建设、社会建设、民生事业、社区发展、人文建设等各个领域,成为大鹏新区科学发展的新常态:例如在行政服务方面,大力推进智慧城区和无纸化办公,探索一窗式服务,让民众少跑路;在城市建设中,大鹏新区的相关部门在坝光的建设中率先规划了建设土方“银行”,周转平衡区域内土方,减少外运,减轻污染;在社会建设中,大鹏新区激活民间力量,发起、成立“潜爱大鹏”公益环保组织,推进海底珊瑚保育工作;在民生事业方面,将第十一高中规划成全市首座生态型高中,开办杨梅坑自然学校;在交通建设方面,更多采用电动大巴,减少排放,倡导使用自行车等绿色交通系统;在社区发展方面,积极开展生态社区试点建设;在文明建设方面,要求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法治培训的比例达100%,社区居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知晓率达90%以上,等等。

释放改革红利构建系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对于大鹏新区来说,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千头万绪,且任重道远,不但需要在全区上下树立以“生态+”为标志的“绿色发展”理念,迎难而上,更需要新区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用好法治、市场、科技等手段,充分释放出改革创新的红利,同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构建起一套系统、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才能确保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子越走越宽广,才能为深圳乃至全国探索具有借鉴意义的绿色发展新路。

目前国内生态资源保护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许多职能交叉重叠,造成“九龙治水”的困局,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执法职能在政府多部门之间还没有理顺。去年以来,大鹏新区在全国率先探索生态资源环境保护领域的综合执法,充分发挥新区大部制的管理优势,整合优化生态环保、城市管理、水务、林业、规土、渔政等部门的执法资源,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科学统筹调动基层办事处执法力量,建立执法联动机制,推动大鹏半岛山林、海湾、田滩、河道、海洋渔业等生态环境资源和城区国土空间的统一保护和管理。经市编委批复同意,大鹏新区正在积极筹建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局。

在大鹏新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饮“头啖汤”的生态改革项目并非特例。“这几年中,我们推出一批先导性、实验性、开创性改革举措,如推出国内第一个县区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全国率先试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审计制度,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具有大鹏半岛特色的生态文明指数,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综合、统一、精细的湾区海岸带管理体制等等。”大鹏新区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如数家珍。

据介绍,大鹏新区2014年4月被确定为深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验区,获准“深圳的生态改革项目都可以在大鹏新区先行先试”,成为深圳的生态改革“主阵地”。去年7月8日,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是全市第一个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的区级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的34项改革中,16项属全国先行先试项目,其中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行领导干部生态审计、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数等,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大鹏新区的生态文明改革不但“敢为天下先”,而且也十分注重系统性,全面构建推进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被称为大鹏新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规划图”,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以及改革的项目库、时间表、路线图,“方案提出一个由34个项目构成的改革项目清单,随着这34个项目的推进,大鹏新区的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有望建立起来”。

在大鹏新区“以改革论英雄”的氛围日渐浓厚。去年,大鹏新区在全市率先制订区级改革考核方案,率先将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纳入区管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在考核机制的激励和引导下,新区各单位改革的主动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年初,各单位主动申报的2015年改革项目达65个,同比增长近300%,项目质量也大幅提升。

争创国家级示范区以国家级标准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质量

对于大鹏新区的发展,深圳寄予了厚望。深圳市委、市政府对于大鹏新区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中,就明确有“提升水平”的要求。“因为这是深圳的未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大鹏半岛应该成为一个风向标。每个细节都体现深圳人的品质和气质。大鹏半岛的规划建设需要更高的文明标准,在保护和发展之间,应考虑更多特色化生存与特色化发展模式,努力构建发展的新的“大鹏标准”。

如何才能打造出体现出“深圳质量”的生态文明发展的“大鹏标准”?笔者注意到,大鹏新区积极创建各类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并以此为抓手探索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通过争创示范区,新区高标准推进生态保护、科学发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工作,助推“美丽大鹏”建设。

大鹏新区成立仅4年已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3项重要的国家级示范区(试点)称号。深圳生态学专家王勇军告诉笔者:“大鹏新区争创这些示范区,相当于给自己设定了目标,以各部委设定的国家级的高标准来推动自己‘真干’。”

“美丽大鹏”专项行动计划(2015—2017)的32项主要指标中,有18项指标来源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要求,去年年底创建成功的“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又为大鹏新区的海洋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奋斗目标:创建所需要达到的23项指标,凭借新区近年来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去年上半年的工作,在上半年申报时有19项已经完全达标。剩余4项则是新区的“短板”,经过10个多月的不断努力,也逐渐接近达标。如城市污水处理率,2012年新区刚成立时,污水集中处理率还不足10%,截至2014年底,新区该项指标为51.9%,距达标有较大距离。2015年新区集中力量投入3亿多元资金对污水管网建设开展大会战,截至10月底该项指标已达到75%,预计今年就可以达到90%的标准值。

创建工作的推动填补了一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空白”,去年10月,新区与广东海洋大学合作建设的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已经挂牌成立;随后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合作共建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设立海洋学院,这些都填补了新区在海洋科研及教育机构方面的“空白”。

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不但使大鹏新区的天更蓝,水更绿,也使得环境优势成为大鹏新区吸引人才进驻、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美国的人才集中在东西两个海岸,越是环境好的地方越容易吸引人才。”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黄三文说,大鹏新区自然环境非常好,随着新区在人才住房、教育配套、医疗配套等方面的加快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曾表示,新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两个国家级示范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在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上走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前列,成为全市乃至全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型。

(凌 杰 彭 森)

编辑:黎阳

保存|打印

上一篇“美丽大鹏”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