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06来源:深圳新闻网作者:古亮宇
大鹏将建成科普教育聚集地 2017年大鹏新区“行知科普 游学大鹏”活动于8月4日启动。
2017年大鹏新区“行知科普 游学大鹏”启动
深圳新闻网8月5日讯(记者 古亮宇 通讯员 李利珊 摄影 老沙)大鹏将建成科普教育聚集地 2017年大鹏新区“行知科普 游学大鹏”活动于8月4日启动。记者从活动中获悉,科普教育资源丰富的大鹏新区,未来将建成深圳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科普教育聚集地。
8月4日,大鹏新区近50名中学生参加了“首课”,走进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和深圳国家基因库,与科学家面对面,通过生动有趣的体验课堂,了解生物基因的科研前沿,“身临”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聆听动物、植物和基因不得不说的故事……
据了解,“行知科普 游学大鹏”活动由新区经济服务局主办,已连续开展了三年,并获评深圳关爱行动百佳市民满意项目。新区经济服务局相关负责人在启动仪式表示,今年的“行知科普 游学大鹏”活动将面向辖区中小学生及其家庭,开展系列主题科普游学活动,包括生物基因、海洋保护,地球故事、天文探秘、核电之旅、生态监测等,还将实现“走出去”和开辟科普微课堂等,多维度地提升新区家庭科学文明素养。
据该负责人透露,新区与基因组所将共同推动大鹏新区科学馆(昆虫馆)二、三期规划建设。届时新区科学馆将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基因库、大鹏所城等联动起来,推动大鹏新区成为深圳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科普教育聚集地。
“太空”兰花
害虫竟是科研实验“宠物”
8月4日上午,在该所科研人员白丽景博士的引导下,参加活动的学生们参观了国内最大的农业基因组计算平台,还首次看到危害农作物的两大害虫:棉铃虫和小地老虎。它们被养在试管里,成了科研实验“宠物”。
养虫室里好“臭”呀,原来是这两种害虫食物的味道。科研人员将通过研究这两大害虫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以昆虫基因组学的技术,探索其迁飞的基因及调控机制,寻找防治、防控害虫的好办法,以减少杀虫剂等农药对水源和土壤的污染,保护我们餐桌上的安全和健康。
占地2200亩的基因组所试验农场,不仅有五彩水稻区,还有桃树、萄葡、黄瓜、菊花、甜瓜等种质资源圃。据基因组所副所长饶敏杰介绍,未来这里不仅开展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研究实验和品种繁育,还将打造符合深圳特色的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的综合模式,建成一座国家智慧农场。
展馆里,盛放着的各色兰花引起大家的围观。据白博士介绍,原来,这些兰花种子曾在太空中旅行过,经过太空育种之后,花期变得很长……黄瓜为什么会苦?蕃茄怎样才能变得更美味?基因组所的科学家们以基因组学的大数据揭开了这些秘密,并培育出了新品种。在展示蔬菜新品种的温室大棚里,学生们在秦亚芝老师的指导下,亲手种下一株株“有故事”的新品种黄瓜苗。
昆虫为主题的科学馆
如果小虫消失了,人类将支撑不了几个月
刚建成的大鹏新区科学馆(昆虫馆)是目前深圳乃至华南地区首家以昆虫为主题的科学馆,一期占地600平方米,珍藏着三四百种昆虫标本。
随着昆虫馆徐琴老师的讲解,大家仿佛走进了法布尔《昆虫记》里的奇妙世界:来自南非的竹节虫威武如将军,美丽的“孔雀”却是蝴蝶变成的,“镇馆之宝”——一块距今约4.5亿年的化石上,竟嵌有数十只三叶虫;昆虫界的“模范爸爸”负子蝽和“模范妈妈”巻叶象的故事很有爱;蚜虫的舞蹈、白蚁的婚飞,棉田里的较量……一组原创纪录视频揭开了害虫多彩的世界;活体的竹节虫和能发出虫鸣声的互动设置同样让人着迷……“如果有一天,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了,地球会照样繁荣昌盛;但如果所有小虫(包括无脊椎动物)都消失了,人类将支撑不了几个月。”参观中,徐琴老师用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说的这句话,动情地告诉大家:昆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昆虫,保护大自然。
什么是昆虫?谁被称为昆虫的祖先?什么是世界上最大蝉?最贵重的昆虫叫什么?寻找锚阿波莹叶甲的故事……在昆虫馆,大家还变身小小“昆虫家”,完成了一份“破解九宫格,发现昆虫的秘密”的“观察作业”,写下了自己原创的大鹏“昆虫记”。
葵涌中学初一级学生蒋涧泉是个科学迷,他说视频中那一场发生在棉田里的益虫和害虫的较量,让他感到很震撼,昆虫的世界太神奇了。
同学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国家基因库藏着什么秘密
当天下午的科学家课堂在深圳国家基因库进行。这座建在大鹏的全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基因库,去年9月开始正式运营,一期占地面积4.75万平方米,远看像绿意盎然的梯田。
国家基因库是干什么的呀?藏着什么秘密?“好奇宝宝”们在基因库的老师带领下,观赏了红艳、优雅的火烈鸟,与来自“冰河世纪”的猛犸象雕塑合影,了解基因测序的奥义,还聆听了一堂鸟类进化与基因研究不得不说的故事。
据介绍,深圳国家基因库带着“留存现在、缔造未来”的使命诞生,承载着人类及其他生物的遗传样本和密码。它通过“三库二平台”,把全球的生物资源,包括人类、动植物、海洋生物、微生物等留存起来,用测序仪读取其基因遗传数据,用超级计算机算出结果,用合成与编辑平台写出生命代码,并在精准健康、精准农业、海洋开发、微生物应用等方面服务于人类。目前,国家基因库已存储多种生物资源样本1500万份,未来将实现2000万份可溯源、全类型样本储存能力,保护和保存世界各类珍稀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等。
鸟类是怎么来的?课堂上,方琦老师用图片和数据图表告诉大家,科学家们用基因组数据证明了鸟类的物种演变,鸟儿会飞行,与它特殊的基因有关。神奇的渡渡鸟已灭绝了,人类活动是对鸟类最大的威胁,科家们正通过基因技术寻求保护朱鹮等濒危鸟类的可能。
“如果保存好基因,即使已灭绝的动物,将来都可以复活。基因科学太厉害了!”葵涌中学初一级学生郭佳丽兴奋地说。
来自大鹏华侨中学的袁乐希表示,这一次生命基因探秘之旅,让她满满收获,从试验农场的“太空”
花到“不苦”黄瓜的培育,再到基因库的见闻,她将与家人、朋友分享。
体验栽培植物
小小昆虫
编辑:黎阳
上一篇大鹏:全民舞动再掀文明创建新热潮下一篇文明大鹏|南隆老年人服务队绽放“最美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