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携带卫星的海龟回到大海

发布时间:2018-06-13来源:深圳新闻网作者:欧淑清

6月13日,1470万尾(只)鱼、虾、贝苗,3只绿海龟和1只玳瑁随着细雨回到了大海的怀抱。

深圳首例放流携带“卫星追踪器”海龟

深圳新闻网6月13日讯(记者 欧淑清 通讯员 刘雨婷)6月13日,1470万尾(只)鱼、虾、贝苗,3只绿海龟和1只玳瑁随着细雨回到了大海的怀抱。这是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海洋局)和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海洋日深圳大鹏会场活动之一,也是深圳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大鹏渔政大队、中海油深圳LNG、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单位代表、渔民及志愿者共60多人共同见证、参与此次活动。

龟壳上安装了Argos卫星追踪器

深圳首例放流携带“卫星追踪器”海龟

仿佛都闻到了海洋的气息,海龟们和玳瑁都有点小雀跃。据工作人员介绍,在放流前,都先喂饱了它们,让它们以最佳状态回归大海。

据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珊瑚保育中心统计,仅最近一年,该中心协助大鹏新区经服局和大鹏渔政大队救助的海龟就达9只。今天,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对近一年救护的、已经康复的3只绿海龟和1只玳瑁进行了放流。

现场可以看到,其中一只最大的绿海龟和一只玳瑁的壳上固定着一个带着天线的“小方块”状的东西,一问得知,原来是在龟壳上安装了Argos卫星追踪器,这样就可以追踪到绿海龟放生后游去了哪里,为海龟的保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这也是深圳第一次放流携带“卫星追踪器”的海龟。

据介绍,该卫星追踪器电池寿命可持续三年,安装了“卫星追踪器”后就可以准确掌握海龟在大海中的洄游路线,有利于了解海龟的生活习性以及活动较为聚集的海域、航道,如果幸运的话,还可以知道绿海龟产卵的地方,更加精准地对海龟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希望你们都能生活的好好的,不再受到伤害。”当与海龟、玳瑁分别的那一刻,工作人员像与亲人分别一样摸了摸它们的头,送上真挚的祝福。现场,还为它们都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玳瑁被称为“海绵宝宝”,是因为其好吃海绵的习惯;一只绿海龟叫“海油宝宝”,以资助方的企业命名,其余两只绿海龟则为“大宝宝”和“小宝宝”。主办方也希望以这些有趣的名字让跟多人关注、保护海龟们。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搬运海龟

中海油深圳LNG提供1470万尾鱼虾贝苗进行增殖放流

1470万尾鱼虾贝苗入海 为深圳最大规模增殖放流 

在大澳湾海域,深圳最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也在进行中,1470万尾鱼虾贝苗扑腾着跳进了大海。据介绍,中海油深圳LNG根据与大鹏新区经服局签订的《共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此次提供1470万尾鱼虾贝苗进行增殖放流,投入资金200多万元。

据了解,本次活动共投放3厘米以上黑鲷110万尾;放流3厘米以上的黄鳍鲷110万尾;投放1厘米以上的斑节对虾950万尾;放流菲律宾蛤仔300万只。这些鱼、虾、贝苗均为人工繁育。本次放流品种及放流地点的选择是根据鱼虾的生长特性、洄游规律、生长适应环境及大鹏湾大澳湾的资源状况而定,放流活动从鱼种选购、检疫、运输保障、现场投放都进行了精心准备和组织,确保了种苗的数量和质量。深圳市南山公证处对活动进行了全程监督与公证。

鱼虾贝苗投入大海

近年来,为恢复海洋生态,大鹏新区委托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海洋科研机构,先后投放了68座人工珊瑚礁,附近海域已吸引了大量鱼群和底栖生物。而增殖放流无疑是更为快速恢复和改善渔业生态环境的举措,达到有效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和生物链体系,保护和恢复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目的。

据悉,这是迄今为止,深圳最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而此次由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指导,中海石油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出资,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执行的活动,也开创了我国“政府引导、企业出资、第三方实施、社会参与”的海洋生态补偿新模式。

围绕大海多点放流

编辑:欧淑清

保存|打印

上一篇大鹏办事处枢纽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揭牌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