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大鹏 | 只为复刻儿时记忆中的美味

发布时间:2017-12-13来源:深圳新闻网作者:欧淑清

“寻味大鹏”的第二站就为你们寻找大鹏人儿时记忆中的美味,以及一对为了复刻儿时记忆中的美味而不停努力的大鹏夫妻。

“寻味大鹏”第二站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美食,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更好挖掘、传承和发扬大鹏美食文化,让一道道诱人美食成为大鹏的旅游招牌,另一方面更希望能够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大鹏美食,大鹏新区文体旅游局特牵头举办“寻味大鹏——最具大鹏特色十大美食评选活动”,从2017年12月起,每星期推出一期“寻味大鹏”专题,每期推介三到四种美食,最终通过网络票选与专家评审,选出十道最具大鹏特色的美食(食材)。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欧淑清 通讯员 倪丹)也许世界上没有一种美味比得上儿时记忆中的那一种。永远停不下的小手、塞不满的小嘴和填不满的小肚子,再加上世界上最万能的发酵剂——时间……

“寻味大鹏”的第二站就为你们寻找大鹏人儿时记忆中的美味,以及一对为了复刻儿时记忆中的美味而不停努力的大鹏夫妻。

12月的较场尾,更像人们期许它的模样,暖阳、海风、沙滩、民宿……一切带着少许的慵懒。较场尾最东南端的“鹏城人家”,可以说是见证了较场尾这些年的变迁与发展。2003年,当“鹏城人家”刚开业时,谁也没有想到较场尾会变成今天这样的热闹。

“这是我们的第二家餐厅。”面如银盘的老板娘雯雯,坐在一楼大厅的圆台边向小编娓娓道来。

艾果

师傅啃着面包炒菜

雯雯祖籍梅州兴宁,但从小在大鹏办事处鹏城社区长大,后来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到了深圳市区生活、读书。“父亲小时候常对我们说,如果打仗,就要躲回兴宁老家,那里山多,安全。可如果太平的日子,一定要在海边,海边物产丰富,山海养人。”雯雯记忆中,小时候在海边挖蚝、拾贝、摸鱼,回家又是丰富的一餐。离开鹏城后,雯雯常常想起这片海,可当时深圳市区与鹏城的距离远比现在显得遥远。

缘份妙不可言。雯雯的好闺蜜出嫁,她是伴娘,而他是伴郎。他姓杨,是土生土长的鹏城人。英俊的伴郎与美丽的伴娘,同样是在鹏城长大的,还有比这更巧的相遇吗?于是,雯雯很自然地跟杨先生走到了一起,结婚、生子。没想到上世纪90年代末,雯雯下岗了,闲来无事的她又想回到故乡的这片海边。1998年,在先生的鼓励下,她在水头开起了海鲜加工餐厅。

当时,雯雯的餐厅是水头的第二家。深圳人开着私家车到大鹏半岛赶海、玩海、“吃”海刚刚兴起,水头海鲜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生意最好的时候,午餐、晚餐都得翻三四轮台,师傅站在炉灶边从上午十点一直炒到晚上十二点,一边啃面包一边炒菜,根本停不下来。”雯雯说,大鹏的海鲜和农家菜从那时开始扬名。

那边厢,水头已经开始红红火火,甚至到后来,因为生意太好,导致小部分不法商人钻空子,开始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这边厢,较场尾还是冷冷清清的海边小渔村。“2000年出头,这里治安很不好,我们的老屋连窗框都被偷走过。”雯雯说,杨先生决定回较场尾开餐厅时,没有一个亲戚支持,都说这里太偏僻。

爱一个人也许就是无条件地支持他,雯雯正是这样。2002年,跟先生一起装修老房子,一楼做餐厅,二三四楼做民宿。较场尾还是条小渔村,每天渔民出海打回的鱼虾蟹都会送到餐厅,有着最新鲜的食材,加上用心的烹制,合理的价格,雯雯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2003年刚开业,一间民宿也就是50、80元一晚,一开始很多都是旁边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带着家属、朋友来度假,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来的熟客越老越多。”那时没有智能手机,导航也不多,常常是客人打电话来问路,雯雯刚刚放下一个问路的电话,另一个又打了过来。

2004年春节,雯雯一家本想歇业休假,没想到大年初一就接到客人的电话。“我们大老远从市区赶来,你们开不开门啊?”雯雯说,因为员工和师傅都住得近,所以一接到电话,大家都从家里赶出来接待客人。门一开,客人就没断过。

米饼

“头牌”老婆饼日销四五百个

“2007年,我跟先生去了趟泰国,他就说,较场尾将来肯定跟芭堤雅一样热闹。”雯雯每次说起先生时,嘴角总是上扬,眼睛里还会闪烁着小星星(小编觉得好甜哟)。杨先生的眼光确实很准确,就像他挑老婆一样。较场尾从2007年开始,出现了第一批民宿,接下来的十年里一直发展成为珠三角远近闻名的民宿小镇,成为整个广东省民宿最密集的片区。

随着游客的增加,鹏城人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一直到现在有一层大厅和三层16个房间,上百名员工。雯雯和杨先生都是念旧的人,很多员工也在他们这里一干就是十几年,雯雯指了指远处正在修灯管的师傅,“他姓黄,是广西人,在我们这里做了14年,从杂工一直干到‘二镬’。”

正是因为念旧、重感情,所以杨先生还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把儿时记忆中的美味复刻出来,让深圳人能够品尝到。杨先生在鹏城人家增设了点心部,在一楼开辟了一块专做点心的区域,还在大鹏所城里开了一家分店。

“小时候的点心最好吃。”雯雯说,大鹏的家庭主妇总是在农忙过后开始为孩子做点心,每个季节有不同的应节点心,那时小时候对四季最深刻的记忆。

清明艾草香。清明前后,妈妈们就会用艾草榨汁,揉进粘米粉中,制作艾果皮,再包着切细的菜脯、花生、猪肉。闻着一股清香,咬下去满嘴油香。

夏季,清热祛湿的冬瓜正当时,以冬瓜做馅的老婆饼就是最美味又健康的点心。“我们的老婆饼馅料比较有质感,不会像机器做的那么软糯,再加上椰丝,更香口。”雯雯说,老婆饼是“鹏城人家”点心中的“头牌”,最高峰期一天能卖到四五百个。每到夏季,老婆饼一出炉,就被客人们“你二十,他三十”地一扫而光。

十月朝,糍粑呖呖烧。大鹏人的糍粑里面要放爆香的糯米谷,别说吃,光听到爆糯米谷的声响,就能让孩子们流口水。将连壳的糯米放在锅里,炒香,一边炒一边能听到“呖呖”的声音,待脱壳后,便是一颗颗金黄的糯米爆谷。把它们与馅料一起放进糯米粉皮中,包裹好。一颗外皮弹牙,内在香脆的糍粑就诞生了。

新年到,满大街都是打米饼的响声。过去大鹏人过年串门,几乎都是以打米饼为礼物。雯雯拿出红色的打米饼罐,她说这个罐子都是杨先生自己设计的,古色古香。“先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让大鹏的点心走上深圳市场。”雯雯说,但现在厂房难寻,师傅也不好找,在还没办法批量生产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坚持手造和品质,复刻出儿时的美味。

青团仔

最希望复刻“土制PIZZA”铜盘茶果

大鹏点心有个最大的特点,“不时不吃”。很多点心的原材料都是季节限定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古法炮制,费工夫。

雯雯指了指墙上的“灰水粽”,“我们一般吃到的都是碱水粽,是不是很少听到‘灰水粽’呢?”雯雯说,懂行的老饕每到端午前都会亲自上门购买灰水粽。一般端午节前的一个月,他们就开始制作灰水粽。先用荔枝木、龙眼木烧成灰,再用竹箩将灰装起,用滚水冲下去,待木灰发酵后一滴滴滴出来的精华,便是灰水。以灰水浸泡上号的糯米过夜,再将米晾干,包成榄角型。最后放进锑煲中煲煮六七个小时,才算完成。

打开叶子后,一只只金黄色的灰水粽便脱壳而出。“很多人喜欢沾蜜糖,但我觉得灰水粽跟红糖浆才是最配的。”雯雯说,灰水泡过的糯米有韧性有嚼头,带有特殊的香气和金黄色泽。

同样是端午节,他们还会制作海胆粽,用黄酒腌制好的猪肉,搭配上花生、海胆,再用柴火煮三四个小时才能出锅。 新年时,大鹏人做的年糕,用一种当地人称为“元龙叶”的叶子垫底,做出来的年糕带着姜的清香,非常特别。

大鹏的点心不仅凝聚了大鹏人千百年在山海边生活的智慧,更充满了大鹏人对生活的热爱。“我先生最想复刻的一种点心是铜盘茶果,但现在市面上几乎找不到了。”雯雯说,小时候,她妈妈会给他们兄弟姐妹做这道点心。先将调制好的粘米浆轻轻淋一层在铜盘上,再将用干葱头爆香的五花肉平铺在上面,再淋上一层粘米浆。就这样一层米皮,一层肉,足足要做三层。最上面再洒上干葱粉,调味。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妈妈切开给我们,一人一小块。”雯雯说,滑溜溜的米皮,加上爆香的五花肉,那是小时候最最好吃的“土制PIZZA”。 “以前粘米浆都是自己磨出来的,现在用机器打,打不出那么滑,所以做出来的铜盘茶果不够好吃,我们暂时没有推出。”雯雯说,虽然只是小小的点心,但先生也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最接近原来的口味。鹏城人家里到处都是雯雯和杨先生两夫妻的心血之作,连墙上的海胆月饼海报,那位身着小凤仙装的温婉女子正是雯雯。“当时,先生请来摄影师,拍了十几个员工,最后还是觉得我的装扮跟海胆月饼最搭配,后来还擅作主张装了这张海报。”雯雯带着小娇羞地说。

这个时候,小编又看到雯雯眼里的小星星了……

姜麻汁

编辑:欧淑清

保存|打印

上一篇大鹏新区、巴马瑶族自治县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召开下一篇大鹏新区举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专项演练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