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布鲁氏菌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呈持续上升势头,给我国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严重危及食品安全的同时,给人民身体健康及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

一、疫情分布

目前,全世界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人、畜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且流行范围呈不断上升趋势,每年都有新的地域发生新的疫情。该病流行的范围越来越广,引起了各国政府以及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同时也说明了对该病的防控和净化迫在眉睫。

二、流行病学

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人感染该病,一是通过皮肤、黏膜接触了患病的动物而被感染,另一种可能是接触或食用了各种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或动物产品,还有通过吸血类昆虫叮咬而传播。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看,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家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羊、牛布鲁氏菌在我国流行较广泛,从患病人群中分离出的病原菌90%以上是羊布鲁氏菌,由此可证明山羊和绵羊是人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此外,牛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和犬布鲁氏菌及海洋生物种布鲁氏菌也可以导致人的感染。

三、临床表现

人感染布鲁氏菌后,潜伏期为7-60d,平均为14d。临床症状各异,轻重不一,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该病典型症状为波浪热,24h体温变化明显,一般早晨为37℃,中午升至40℃,寒战虚弱,夜间盗汗,还伴有肌肉酸痛、头痛、关节痛等其他症状。人感染布病后,根据细菌寄生部位的不同,并发症的临床症状也各有不同,主要表现为脑炎、关节炎、脊柱炎、心内膜炎、睾丸炎和前列腺炎等。若妊娠期的前3个月,孕妇会发生流产。羊布鲁氏菌感染一般呈急性症状,而其他布鲁氏菌表现为亚急性和慢性。如果在急性期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起布鲁氏菌定居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而转变成亚急性或慢性疾病,后期将很难治愈。四、防控措施

1.疫情监测

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的指导下,卫生部已会同农业部制订了《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根据规范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布病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疫情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及反馈工作,完善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信息通报机制。根据各地流行情况开展布病监测工作,流行病学调查与血清学诊断相结合,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血清学监测的范围;在有必要的地区,还要结合病原学诊断进行监测。

2.严格消毒

可能被布鲁氏菌污染的被服、衣物、手套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耐热、耐湿的物品可煮沸消毒。

3.个人安全防护

3.1病房医护人员防护

人与人之间的水平传播比较罕见,但有报道称人与人之间可通过输血、骨髓移植以及性途径传播。一般实验室的操作人员会因未戴手套或者手套破损后接触含布鲁氏菌的血液或血清而感染,由于一般实验室都有生物安全柜,也很少接触动物皮毛,所以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较低。布鲁氏菌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可能性不大,但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仍属于感染高危人群,必须要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3.2锐器伤的处理

发生锐器损伤,不能立即对伤口进行按压止血。必须由远端向近端轻轻挤压,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用75%乙醇、2%碘酊消毒,并包扎伤口。

3.3接种疫苗

高危险人群及相关实验室工作人员可接种相关疫苗。目前我国采用的人用布氏菌活疫苗主要有19-B和牛种弱毒株104M菌株,皮上划痕免疫接种。

[责任编辑:凌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