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疾控中心坚持党建引领,打通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

2020年6月,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的支持和关怀下,大鹏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成立了新区首家非户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机构——鹏伴家园社区活动中心。

鹏伴家园社区活动中心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6月30日讯(记者 凌安儿 通讯员 陈洁玲)社区康复服务是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摆脱疾病、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2020年6月,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的支持和关怀下,大鹏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成立了新区首家非户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机构——鹏伴家园社区活动中心。

精神康复者和家属参加园艺种植体验活动

党建引领,多方联动打造特色康复模式

鹏伴家园社区活动中心该中心立足社区,重视家庭的参与,将“社区”和“家庭”防治纳入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体系,打造了近400平方米的精神障碍患者帮扶中心,包括多功能活动室、休闲书吧、心灵氧吧、知心驿站、身心馆等多个功能区,配备1名常驻心理咨询师和1名社工,通过部门联动整合多方资源,提供情绪支持、家庭支援、社区康复、政府福利政策等方面的帮扶服务,让精神障碍康复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化、方便可及的康复服务。

精神康复者和家属参加创意曼陀罗活动

大鹏新区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共有438名,各街道分布不平衡。目前,新区现有职康中心和家属资源中心均只面向户籍持残疾证人群开放,非户籍和未办理残疾证的患者不能享受服务,且新区无专门独立的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也无精神障碍康复人员,绝大多数患者出院后,没有社区康复机构接纳,易成为社会安全隐患。项目运营以来,服务上,从社区探访到个案管理;从绘画、手工常规活动到园艺种植体验活动;从家属接受精神卫生知识到家属经验分享等………体现了鹏伴家园的服务在不断深入和发展。

精神康复者进行健身操锻炼

积极引导,让患者走出家门助力回归社会

由于精神病人的社会功能受损以后,并非都能随着病情的控制而同步恢复,他们往往变得懒散、退缩,对社会交往缺乏信心。让精神障碍患者走出家门,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是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主要目的。

阿荣是一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他很自卑,有朋友、亲戚到家里,他会躲到角落里,不想和他们说话。鹏伴家园工作团队了解到其情况后,经过综合评估和上门探访,发现阿荣符合鹏伴家园入院标准,遂与患者家属组建“帮扶小队”,积极引导阿荣到鹏伴家园开展康复。

组织精神康复者和家属参加季度生日会

一开始,阿荣对于陌生环境很排斥,参与鹏伴家园活动都是一个人坐在位置上,基本不参与互动,不关注活动内容,偶尔跟康复者聊天。鹏伴家园工作人员发现该情况后,积极与阿荣聊天,了解其需求,增加上门探访次数,开展心理疏导,慢慢地,阿荣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用心和善意,在2021年鹏伴家园会员季度生日会前,阿荣主动提出参加走秀表演,并积极参加排练,生日会后阿荣还主动帮忙收拾,阿荣家属知道后觉得很震惊,因为阿荣有精神疾病,在家从来没有让他做过家务。自此后,工作人员发现阿荣跟康复者的沟通增加了,也自信了,在端午节来临之际,阿荣主动提出参加鹏伴家园的义工服务,帮忙购买包粽子的材料、派发粽子,同时还提出参加鹏伴家园端午节活动的走秀、跳舞表演。

邀请专家开展主题讲座

鹏伴同行,用生命影响生命以爱传递爱

据统计,项目运营一年多来,鹏伴家园社区活动中心建立基本档案51人,入户探访27人次,服务咨询76人次,宣导融合服务20场,服务患者和家属683人次。项目共接待领导和同行参访100余人,各方的指导促使项目不断往前进步。

项目服务辖区的户籍和非户籍精神障碍患者,涉及个人、家庭、社区、医疗等服务,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个人情绪支持、家庭支援、社区康复、政府福利政策办理等。鹏伴家园的成立和运营,积极构建患者、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精神康复体系,为辖区精神障碍患者送去切实的帮助。

[责任编辑:周维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