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校园,葵涌第二小学在行动

葵涌二小始终坚守每一个孩子都有其成长发展的最佳期和每一个孩子都应成为社区合格小公民的教育价值观,秉承“智圆行方”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心小志大、知行合一的二小少年”的德育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风景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11月5日讯(记者 周维朕 通讯员 谭奕军)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第二小学创办于1943年,原名葵涌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2003年9月迁至新址。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1792人。学校办学始终坚守每一个孩子都有其成长发展的最佳期和每一个孩子都应成为社区合格小公民的教育价值观,秉承“智圆行方”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心小志大、知行合一的二小少年”的德育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培育途径,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建和谐校园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文明创建

学校党支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加快推动学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坚强保证。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党支部紧紧围绕“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坚持学校党建和文明创建相融合,带领学校广大师生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强化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党建与文明创建交汇融合、双向提升的良好格局。

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筑牢创建基础。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尤其是疫情防控、返校复学后,党支部抱定守土有责的信念,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师生员工的健康视为政治任务,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天在校门口值日,护航交通安全;党员教师分成四个分队,安排在教学楼的每一个楼层,课间做好值岗工作。

党员教师谭奕军、彭晓晴主动申请前往西藏林芝、广西河池支教,其他党员教师也带头为广西巴马、贵州、河源等地的结对学校送课、送培训。这些党员教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扎实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并带领着全校师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西藏支教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人生就像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为了让学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学校开展“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主题活动,并邀请到葵涌关工委的薛丁奎老师来校主讲。薛老师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以及青年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语言深入浅出,事例翔实生动,紧贴当代小学生思想实际,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力,赢得现场师生阵阵热烈的掌声。一个小时的宣讲,使师生们感到大受启迪、获益匪浅,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提升师生的精神文明水平,强力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专题讲座

构筑心理健康家园,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力抓手。学校历来重视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按照教育部、省市各级部门相关文件的要求,快速响应,主动作为,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的心理保障。

为舒缓学生心理压力,预防学生防疫宅家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累计为40多名师生提供在线心理咨询服务,确保心理“无疫区”;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织心理健康“防护网”;依托线上远程课程设立“抗疫”微课程专题,每周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累计在线观看直播学生数达15000多人次,筑牢师生战疫心理“防火墙”。

寒假疫情防控和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

非遗文化进校园,为文明城市创建添彩

为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客家茶果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弘扬客家文化,彰显传统文化魅力,学校开展了体验项目“非遗客家茶果制作”文化传承进校园活动。葵涌的非遗传承人文巧环女士带着精心制作的“食材”来到学校,与三年级的小朋友、老师们一起亲手制作客家茶果。现场小朋友不仅学到了制作“技艺”、品尝到原汁原味的特色茶果外,还可以把茶果带回家,向父母宣传“非遗”。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水发、德体卫艺处处长冯妍妍、大鹏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局长吴鸿英等观看了学生制作“茶果”的过程,并品尝了学生亲自制作的“茶果”。王水发对学校开展的“非遗客家茶果制作”竖起了大拇指:“此活动开展很有特色,是学校课后服务的一大亮点。”

[责任编辑:林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