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澳文体中心的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家教家风实践基地迎来了远道而来的两位特殊客人,他们便是南澳新时代好家风先进人物黄水娣和她丈夫钟仕庭。
钟仕庭和黄水娣夫妇。
深圳新闻网2023年11月9日讯(记者 谢小蕾 通讯员 郑燕霞)近日,位于南澳文体中心的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家教家风实践基地迎来了远道而来的两位特殊客人,他们便是南澳新时代好家风先进人物黄水娣和她丈夫钟仕庭。
这对夫妻是美国纽约大鹏同乡会百多年来第一对“主席夫妻”,两人祖籍分别在南澳办事处东涌社区和西涌社区。他们在异国他乡白手兴家创立事业,以身作则育英才,桑梓情深回馈故乡,成为了好家风、好家教的典型代表。“很感谢南澳妇联把这个奖颁给我,这是对我个人,也是对我家庭的肯定和鼓励,我希望能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德传承下去,一代接一代。”黄水娣说。
此次回乡是两人时隔3年多再次回到大鹏新区、回到南澳,变化之大让他们连称惊喜。“特别是东西涌社区,东涌刚完成提升改造,从我住的安置房望出来,就是一片红树林湿地公园,常常看到碧海蓝天,还有白鹭飞翔,空气清新怡人,非常适合居住。西涌的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都有很多游客来这里玩。”他们表示,这次回来更让他们动了要回来长住一段时间的念头。
桑梓情深回馈故乡。
携手相伴近半个世纪
钟仕庭和黄水娣都曾在大鹏华侨中学就读,一位是第六届初一学生,另一位是第九届初一学生。20世纪60年代,地处大鹏半岛最南端的东西涌能有学生考入大鹏华侨中学,已是一件大事。“我是1961年考上,当时西涌是第一次有两个学生考入大鹏华侨中学。”钟仕庭回想起当年,尽管很自豪,但仅仅读了6个月,“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我连吃也吃不饱,还要每周六日来回走8个小时才能往返,实在坚持不住。”他当时有了机会南下香港谋生,“想着帮补家计,能赚多少是多少”。
晚了3年考上的黄水娣,当年也是东涌仅有两个考上大鹏华侨中学的学生之一。当年黄水娣父母早早去了香港谋生,只剩下她和弟弟黄伟星跟祖母相依为命。祖母年事已高,懂事的黄水娣不仅要分担家务、照顾弟弟,同时还发奋读书。
那时,黄水娣从大鹏华侨中学来回东涌家里全靠一双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每次午饭后出发到达目的地时已是夜幕低垂。“第一年,我还有几个伴跟我一起来回,结果越走人越少,到了初三就只剩下我一个人还在坚持。”在如此艰难的境况下,瘦瘦小小的黄水娣硬是咬着牙熬下来,读完了初中。
正是当年的这股韧劲,伴着黄水娣远渡重洋,与丈夫钟仕庭携手打拼下了一片天地。
1975年,黄水娣和弟弟黄伟星移民美国,终于与父母亲一家团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亲开始操心起黄水娣的终身大事,想为她觅得一位勤劳稳重的终身伴侣。“感谢缘分终于让我们两个相遇,我真的很幸运!”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钟仕庭总是充满了感恩之情。当时黄水娣的父亲在纽约大鹏同乡会担任总务主任,认识钟仕庭的大伯,大伯强烈推荐自己的侄子,勤劳踏实,人也很机灵。“我还没有正式拿到美国身份,在一家餐馆里当服务员,但我很肯学肯干,也是因为这样,我岳父认可了我。”
就这样,两颗同样漂泊在外的心相识、相知、相爱。1976年11月1日,这是一个让平时记不清日期的钟仕庭终生难忘的日子,两个年轻人在美国正式结为夫妻。“前两天,刚好是我们结婚47年的日子。”他说,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几乎都没有分开过,不论去哪里都是一起的。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1992年12月5日,夫妻两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开了一家金海餐馆,一做就是31年。“我们的餐馆是家庭式的,规模不是很大,位于费城郊区,主要客户都是洋人。”刚开的3年,几乎都是亏本,夫妻俩边学边做,宁愿自己不拿钱也要先把工资发给工人。“我们两个都没学过英语,只能从菜单开始学起,在菜名旁边用拼音和中文标注出来,遇到不会的就向儿子请教。”黄水娣表示,儿子钟子威在美国出生长大,英语水平自然比父母要好很多,所以他从很小的时候便到餐厅帮忙,下单、收银……什么都做,因此锻炼出了强大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
钟子威的数学成绩一直特别优异,七年级和十一年级都拿过全宾夕法尼亚州数学成绩第一。不仅如此,夫妻俩还注重他的音乐素养培养,先后学习钢琴、小提琴和萨克斯风,高中时他成为了学校首名男子乐队指挥,后来他还曾参加全美华人歌唱大赛获得冠军。夫妻俩更注重儿子品德的培养,让他要做个谦逊有礼、懂得感恩的人。“直到现在,他还会去探望自己的中学老师,请他们吃饭、看球赛,这在美国是非常难得的。”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夫妻俩诚实经营、童叟无欺,已经做成了所在片区的明星餐馆,大多当地人是吃着他们的中餐长大的。钟仕庭同样也割舍不下这些客人。近几年,夫妻俩因为精力有限,只开设外卖自取服务,每天订餐电话还是响个不停。年逾古稀的钟仕庭暂时还没有退休的打算,“因为我的客人常跟我说,让我不要退休,他们会很想念我和这家餐厅。”
在照顾“小家”的同时,夫妻俩还兼顾好“大家”。钟仕庭于2008年至2009年担任纽约大鹏同乡会会长,而黄水娣于2012至2013年也当选了纽约大鹏同乡会会长,两人都倾尽心力为同乡服务,推动同乡会发展。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从夫妻俩所居住的费城自驾车到纽约大鹏同乡会至少需要2小时,来回则要4小时。担任主席期间,每月至少要跑两趟。“这几十年,我只开过5次从费城到纽约,其余都是我老公在开。”钟仕庭非常疼爱黄水娣,知道她视力不好,不让她开长途。黄水娣担任纽约大鹏同乡会主席的两年里,每次都是由钟仕庭担任司机,陪伴她来回两地。
同乡会首位女主席开创多项先河
黄水娣不仅是纽约大鹏同乡会首位女主席,更被誉为全美华裔妇女“巾帼之光”。她在担任主席期间推动了不少改革,其中一项就是团拜春茗不再收费,每年春节前,纽约大鹏同乡会都会在纽约5家酒楼大摆筵席,邀请2000多名会员相聚。过去,这项活动是需要收取一定费用的,但在黄水娣担任主席时,经过核算及与同乡会理事的商议,不再收取任何费用,而是由同乡会的租金补贴。
“其实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前辈为同乡会积攒下一栋5层楼高的物业,我们可以依靠租金来补贴这些活动费用,还能为一些年长会员提供一些免费服务,例如每月1号的免费饭菜,每月15号的免费茶点。”夫妻俩骄傲地表示,纽约大鹏同乡会在美国的华人社团中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能排名前三。
黄水娣还开创了一项先河,当任主席带领同乡会会员回乡考察访问。2012年,时任主席的黄水娣带领40余位同乡回到大鹏新区,“那时,大鹏新区刚成立不久,同乡会一行回来就受到了新区、各办事处和社区的热情款待,让我们这些侨胞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
同时,在黄水娣的带领下,纽约大鹏同乡会的乡亲们集腋成裘,为推进家乡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汇聚力量,捐款重建东涌天后宫,参与和资助大鹏南澳龙舟队前往马来西亚参加国际比赛,捐建西涌小学、大鹏王母老人活动中心、东涌大围黄氏宗祠等。“我愿尽我所能,凝聚更多热心乡亲的力量,力所能及地为家乡、为祖国建设尽自己的一点心意。”
此次再跟随纽约大鹏同乡会回到大鹏新区,钟仕庭和黄水娣在数天时间里走访了大鹏新区多处,畅叙乡情、参观考察、寻找商机,最让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鹏华侨中学的变化。今年9月1日,深圳市红岭教育集团大鹏华侨中学正式开学,这是由福田区政府和大鹏新区管委会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共建的一所完全中学,“跟我们当时就读时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参观时,看到学生们灿烂的笑脸,非常欣慰,希望他们早日成长为国家栋梁。”两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