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人民医院成功完成大鹏新区首例下肢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

心肺康复科静脉治疗团队在B超引导下为一名长期卧床脑血管病危重患者建立了一条高效的生命输液通道。

手术现场

深圳新闻网2024年4月7日讯(记者 凌安儿 通讯员 谭丽华 曾澳)近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南澳医院(南澳人民医院)成功完成新区首例下肢股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心肺康复科静脉治疗团队在B超引导下为一名长期卧床脑血管病危重患者建立了一条高效的生命输液通道,解决了患者输液困难问题。这是大鹏新区公立医院首次成功完成的下肢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为长期卧床、上肢肌张力异常增高,外周血管小、脆性大等不适宜采用上肢导管置入的患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治疗方案。

据介绍,今年75岁的刘爷爷(化名),是一名心肺复苏术后、重症感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消化能力差、需高度依赖静脉补液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然而,刘爷爷外周血管条件差,并且双侧上肢肌张力异常增高,肱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等血流速度缓慢,管径狭小,强行置管容易造成静脉血栓。

“刘爷爷上半身的大部分静脉血管像是高速上缓慢行驶的车流,强行插入静脉输液导管反而可能导致血管‘塞车’。但是如果不能建立一条高效的静脉通道,让刘爷爷能顺利输液获得药物和营养,最终可能导致造成感染加重甚至死亡。”医院主管医生表示。

为了解决刘爷爷输液治疗的难题,综合患者病情、营养状况及双侧上肢血管条件,静脉治疗护理团队与主管医生沟通后,决定勇于创新,选择下肢股静脉行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这项相对于上肢穿刺难度更大、对施行穿刺的护理人员专业要求更高、临床上较少有人采用的创新技术。

经过充分评估及准备,静脉治疗护理团队在超声引导下,治疗团队顺利为刘爷爷从下肢路径置入中长导管,目前管道固定通畅,经过治疗,刘爷爷的感染情况也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平稳。后续刘爷爷也不再需要经受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解决了输液的难题,进一步治疗有了充分的保障。

科室负责人员表示,这是大鹏新区首例完成的下肢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有了此次的经验,未来对上肢肌张力异常增高、皮肤异常、血管管径狭小等不宜选择上肢静脉置管的患者,都有了开辟另一条生命通道的能力,为更多患者提供更优质和专业的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古亮宇 周浩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