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深圳做了这十件大事!

发布时间:2017-01-03来源:深圳商报作者:

由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主办,深圳特区报、深圳广电集团新闻中心承办的2016深圳十件大事评选已然揭晓。让我们一一细数2016年,深圳苦练的“十大武功”,办成的“十件大事”。

 

■大事6 北理莫斯科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落户深圳,我市高等教育驶上快车道。

 

高等教育发展体现“深圳速度”

市民在家门口就可入读名校

高等教育曾是深圳的一块短板。高校从数量到质量,都无法与这座城市的经济相匹配。不过,在经济领域里已经创造无数奇迹的“深圳速度”,近年来成了高等教育的注脚。2016年,一大批名校落户深圳。不久的将来,深圳人在家门口入读清华、北大、人大、中大等名校将不再是奢望。如果将深圳高等教育比作一辆汽车,那么,这辆载满了希望和能量的车突然发力,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出台政策为高等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2016年10月,《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高教意见》)出台,标志着深圳的高等教育步入有序、快速的发展新时期。这是深圳第一个针对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制定的文件,它的出台,清晰地描绘出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蓝图。《高教意见》确立了深圳市高等教育未来十年的总体发展思路:争取到2025年,深圳的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3至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

目前,深圳市共有高校11所。其中,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列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录新生高考成绩,基本位于各省市前1%;深圳大学城成为全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聚集、高水平科研、高新科技信息和高层次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深职院、信息学院双双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然而,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无法满足深圳城市发展的需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和城市发展定位相比,与其他同类城市相比,深圳市高等教育发展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高等教育整体规模偏小。深圳建市时间短,全市高校数量不足,多数高校在校生规模偏小,高等教育体系的规模效应尚未发挥。”

深圳的现状呼唤《高教意见》的出炉,而《高教意见》的出台,则显示了深圳市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决心以及高屋建瓴、长远谋划的智慧。

四所高校正在高起点建设中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目前深圳正在高起点新建中山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4所高校。

2016年11月,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完成前期筹备工作,正式成为国内第一所引进俄罗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中俄合作大学,将于2017年起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2016年10月底,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和深圳大学进行商谈并达成一致,深圳技术大学将依托深圳大学应用类专业,实现2017年首批招生,初定设立六大学院七个专业,招收共500名本科学生。与此同时,2016年,中山大学·深圳已经首次招收2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哈工大(深圳)则首次招收400名本科生。随着校区日益完善,这几所高校的“人才吞吐量”将与日俱增。

新建设的高校成为吸引人才的“磁石”,而原有的高校也在提升自己的招生层次。2016年,深圳大学首次整体进入一本招生,并成为“黑马”,文理科投档线紧追中大、华工、暨大,均排在第四,实现由二本热门院校到一本热门院校的成功逆袭。南科大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天普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著名高校联合培养的277名研究生入学。这标志着南科大实现了本科生、研究生多层次办学。新建高校起点高、规模大,原有高校则勇于“推陈出新”,深圳的高水平大学招生规模与层次都在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高校建设与城市发展“东进战略”一脉相承。在东部的龙岗区、盐田区、坪山新区、大鹏新区,新高校和特色学院正在加紧布局。目前,深圳技术大学已确定选址坪山新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已落户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华南理工大学—罗格斯大学创新学院(深圳)拟选址龙岗区;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选址龙岗区国际低碳城;华大基因学院拟选址盐田或大鹏新区……东部将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高地。未来,深圳的高等教育将形成东西两翼各具特色、比翼发展的态势。

一大批名校将建深圳校区

在相对薄弱的基础上建造“高楼大厦”,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深圳积极探索通过引进国内外名校来深办学、与境外著名高校共建特色学院的方式,致力于打造高等教育的“深圳质量”。根据《高教意见》,深圳将重点建设本科层次以上万人规模高水平大学,引进的国内高校及学科,原则上应居全国综合排名前10、学科排名前5,国外高校应居世界综合排名前100、学科排名前20。有着如此严苛的“门槛”,深圳未来与国内外名校“牵手”的“姻缘”也必然会是高起点。

在2016年间,国内名校“落户”深圳的好消息不断传来。临近岁尾,深圳引进国内一流高校的名单上再添一所顶级名校。深圳市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合作共建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的协议,开展研究生、本科生教育,新校区计划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力争经过5年左右,实现3000人以上办学规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主体,建成高层次培训和高水平智库为特色的研究实践平台;经过10年左右的建设周期,实现全日制在校生5000人的本硕博一体的办学规模。

人民大学落户深圳,是深圳加快建设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此前,深圳已经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高校签约建设深圳校区。对于国内名校纷纷与深圳“结缘”的现象,南京审计大学教授徐振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名校深圳校区如果办得成功,深圳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城市。”

2016年,深圳还将“联姻”的触角伸向海外。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深圳)等特色学院进展顺利,签署合作举办深圳墨尔本健康生命工程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协议,累计已有7个特色学院签约、5个签署备忘录。(深圳商报记者 吴吉)

编辑:欧淑清

保存|打印

上一篇你知道2017年深圳出行有什么变化吗?MARK了再出门!下一篇“深八条”细则有效期延至6月 部分购房者享之前限购政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