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综合执法无缝衔接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7-06-26来源:晶报作者:陈碧霞

6月25日是第27届全国土地日,为培养大鹏居民爱护生态资源环境的理念,传播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理念,普及生态资源环境法律法规,6月23日下午,大鹏新区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局在较场尾开展了“守护生态资源 建设美丽大鹏”主题宣传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居民参与。

全面“留痕”

构建执法“大数据”平台

自成立以来,结合新区部署重点推行的“留痕计划”,新区综合执法局积极构建综合执法信息平台,通过3S技术、4D技术、基础测绘、视频、无线通讯、影像识别、物联网等技术,将“查违、环保、渔政、海监、水务、林业”6大执法领域的信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数据共享、查询、统计分类管理等功能,运用“大数据”打造智慧执法新常态。

“如何通过大数据实现生态环境监管和综合执法全方位‘留痕’?我们首先摸清工作底数,通过空间展示历史卫片和存量建筑情况,分类展示一览无余。”据新区综合执法局负责人介绍,该综合执法信息平台已建立区级“两规”历史遗留违建房屋的“数据库”,并开发了新区渔排档案管理系统,进一步建立健全渔排电子档案和监管执法台账。“比如点开南澳畲吓渔场的影像图,便可以查巡到每一条渔排空间大小可有变化,位置有没有移动。”该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局已启动全区海岸线全线全景航拍及岛礁、渔排三维固化项目,将逐步对大鹏新区海岸带(含沙滩、渔港、码头、08海岸线)进行航拍,以推进新区渔政海监信息化建设。

此外,该局采用多种科技手段,如通过对执法人员、车辆实时GPS定位与轨迹上传,使用视频通话和移动执法APP,实施重点区域24小时探头与遥感监测、无人机航拍,执法现场电子信息化实时录入、传送、处理,实现了人、物与案件全过程、全方位“留痕”,既提高了执法效率,又有效防范了廉政风险。

据介绍,该综合执法平台可实现无人机全景建筑物变化自动比对,同时对执法检查与行政处罚数据进行智能化统计与分析。通过这一智慧环境执法系统,新区综合执法局加强了与城市更新、土地储备、土地整备等工作的联动协作,为新区管理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实施联席会议机制

综合执法无缝衔接

新区森林覆盖率76%以上,河道众多,目前在建重大项目多,如何更好地全方位履行环境执法监管职责?新区综合执法局提出了解决路径:建立新区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新区其他部门及公检法部门的配合协作,推动跨领域跨部门执法的联动协调,形成功能互补的执法格局。

据了解,针对南澳河沿线15家餐厅存在的排污问题,日前,为共同做好治水提质工作和服务民生,新区综合执法局联合新区城管水务局、南澳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对各餐厅的隔油隔渣池选型和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并确保在建设隔油隔渣池后再接入排污管道。目前,南澳河沿岸餐饮企业已全部按要求安装隔油隔渣池和油烟净化器,以保持南澳河消除黑臭水体的治理效果。“对生态资源环境监察执法,我们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督,始终坚持‘监督、创新和服务’相结合理念。”新区生态资源环境监察大队负责人表示。

另据了解,新区综合执法局在强化海上渔排设施的日常监管和对休闲船舶整治建章立制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该局渔政大队负责人表示,新区成立休闲船舶联席会议办公室,规范休闲船舶运营。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休闲船舶码头浮动设施规范方案、休闲船舶停靠码头相关验收规范和标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新区综合执法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将通过建立健全沟通协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以大鹏新区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为平台,结合各具体业务建立全面而规范的规划编制合议、信息共享、行政协调、执法协助、“两法”衔接等沟通协作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努力构建陆海生态执法无缝衔接格局。

编辑:黎阳

保存|打印

上一篇开创市、区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大鹏模式”下一篇声色并茂,大鹏新区开展计生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