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大鹏 | 只为复刻儿时记忆中的美味

发布时间:2017-12-13来源:深圳新闻网作者:欧淑清

“寻味大鹏”的第二站就为你们寻找大鹏人儿时记忆中的美味,以及一对为了复刻儿时记忆中的美味而不停努力的大鹏夫妻。

艾果

师傅啃着面包炒菜

雯雯祖籍梅州兴宁,但从小在大鹏办事处鹏城社区长大,后来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到了深圳市区生活、读书。“父亲小时候常对我们说,如果打仗,就要躲回兴宁老家,那里山多,安全。可如果太平的日子,一定要在海边,海边物产丰富,山海养人。”雯雯记忆中,小时候在海边挖蚝、拾贝、摸鱼,回家又是丰富的一餐。离开鹏城后,雯雯常常想起这片海,可当时深圳市区与鹏城的距离远比现在显得遥远。

缘份妙不可言。雯雯的好闺蜜出嫁,她是伴娘,而他是伴郎。他姓杨,是土生土长的鹏城人。英俊的伴郎与美丽的伴娘,同样是在鹏城长大的,还有比这更巧的相遇吗?于是,雯雯很自然地跟杨先生走到了一起,结婚、生子。没想到上世纪90年代末,雯雯下岗了,闲来无事的她又想回到故乡的这片海边。1998年,在先生的鼓励下,她在水头开起了海鲜加工餐厅。

当时,雯雯的餐厅是水头的第二家。深圳人开着私家车到大鹏半岛赶海、玩海、“吃”海刚刚兴起,水头海鲜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生意最好的时候,午餐、晚餐都得翻三四轮台,师傅站在炉灶边从上午十点一直炒到晚上十二点,一边啃面包一边炒菜,根本停不下来。”雯雯说,大鹏的海鲜和农家菜从那时开始扬名。

那边厢,水头已经开始红红火火,甚至到后来,因为生意太好,导致小部分不法商人钻空子,开始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这边厢,较场尾还是冷冷清清的海边小渔村。“2000年出头,这里治安很不好,我们的老屋连窗框都被偷走过。”雯雯说,杨先生决定回较场尾开餐厅时,没有一个亲戚支持,都说这里太偏僻。

爱一个人也许就是无条件地支持他,雯雯正是这样。2002年,跟先生一起装修老房子,一楼做餐厅,二三四楼做民宿。较场尾还是条小渔村,每天渔民出海打回的鱼虾蟹都会送到餐厅,有着最新鲜的食材,加上用心的烹制,合理的价格,雯雯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2003年刚开业,一间民宿也就是50、80元一晚,一开始很多都是旁边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带着家属、朋友来度假,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来的熟客越老越多。”那时没有智能手机,导航也不多,常常是客人打电话来问路,雯雯刚刚放下一个问路的电话,另一个又打了过来。

2004年春节,雯雯一家本想歇业休假,没想到大年初一就接到客人的电话。“我们大老远从市区赶来,你们开不开门啊?”雯雯说,因为员工和师傅都住得近,所以一接到电话,大家都从家里赶出来接待客人。门一开,客人就没断过。

编辑:欧淑清

保存|打印

上一篇大鹏新区、巴马瑶族自治县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召开下一篇大鹏新区举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专项演练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