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7来源:读特作者:翁惠娟 韩文嘉 林洲璐 李丽 李东明
1974年从化州县环城中学完成高中学业的陈出新,完成了人生中第一阶段的学习积淀,并回到化州县河东小学,成为一名代课老师。(右二郑齐明) 事实证明那位监考老师的眼光十分准确,当年,郑齐明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山大学中文系录取。
1977、1978两级高考考生陈出新:高考改变了一生的轨迹
考试年份:1977年、1978年
考试地点:广东省化州县
参加高考年龄:19岁
“高考改变了我一生的轨迹!那一年,我19岁,算是比较年轻的高考考生。”从一名小学教师到林场辅导员,再到书记员、法官、行政管理者,现任宝安区教育局专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陈出新,甚至还记得当年的高考试题,语文广东卷只有一道作文题《大治之年气象新》,数学试卷中,让他印象最深的一道题目则是“求证勾股定理”。
1974年从化州县环城中学完成高中学业的陈出新,完成了人生中第一阶段的学习积淀,并回到化州县河东小学,成为一名代课老师。回忆起第一个月拿到21元工资,他感慨“真是很幸福的回忆!”随后上山下乡来到林场的他,由于肚子里有点儿墨水,当上了林场辅导员,直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他带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在没书、没资料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复习。
“1977年12月第一次参加高考,我心气极高,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广播学院,还有中山大学历史系等,但遗憾的是只考了227分,以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230的三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在陈出新的心里,高考是不啻于人生唯一的出路,1978年7月他重头再来,一心走出大山的他放低了目标,高考志愿仅填报了一所中专。
品学兼优的陈出新在学校里显示出了自己巨大的潜力,学业优异,还担任着学生会主席、班长等职务,1980年一毕业就被湛江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选为书记员;1985年,好学的他再次进入设于雷州师专(湛江师范学院前身)的干部专修班就读大专。陈出新坦言,这两年系统的政治理论专业学习,对他日后人生的学识构建和学习能力培养影响极大,也完成了他自身整体素质的综合构建,此后,再面对任何难题他都游刃有余。
编辑:林玟珊
上一篇今明两天 深圳市民可以免费骑摩拜单车下一篇深圳4天接28宗中暑报警 专家:出现中暑应隔离热源及时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