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01来源:深圳商报作者:
三年来,新区始终把居民利益放在首位,立足大鹏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补齐各项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居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共谋共建美丽大鹏。
9月21日,新区公交微循环线路正式开通,首期开通三条社区微巴线路,重点解决葵涌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三条线路票价均为1元,总共配备纯电动微巴8台。
着力推进五大工程 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
大鹏新区是全市最年轻的功能新区,也是深圳经济特区中的“生态特区”,生态环境优美自不用说。但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新区成立之初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明显。要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区始终坚持大投入,成立近6年来,新区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5.66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比例达到8%,占比位居全市前列。
2017年,新区出台《大鹏新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努力构建“全生态”教育体系,打造与“三岛一区”相融通的国际自然教育示范区的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 新区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建设的投入,实现办学条件、就医环境显著提升,持续缩小与先进区的差距。
新区正着力推进基础教育设施完善工程,民办教育提升工程,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发展工程,教育环境整体提升工程和教育管理和质量的优化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幼儿园也有“洋外教”
特级教师实现“零”的突破
新区按照“全市领先,国内一流”标准配置教育硬件设备,力争在5年内实现新区公办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全面升级更新。对于更核心的软件部分,新区通过“柔性交流与引进”双管齐下,力促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9月20日,2017大鹏新区“行知科普 游学大鹏”活动之“地球故事”主题课在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举行。这一天,来上课的除了南澳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和老师,外还有一位金发碧眼的“洋外教”Sam。来自美国的Sam说,这里很像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博物馆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平台,孩子们通过触摸和实地参观,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这是特别好的学习途径。
2017至2018学年,新区引入了包括Sam在内的21名高素质外籍教师,实现了全新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均有外教任课,开设英语口语、科学、自然等国际课程,强化英语教学,推动新区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国际化。这在全市属于领先之举。
10月11日,新区第10个名师工作室欧阳华乐名科研专家工作室在葵涌中学挂牌成立,这是新区首个本土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
据统计,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新区2017年引进特级教师2名,实现特级教师“零”的突破;引进省级名师2名,培养出区级名校长2名、学科带头人1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15名。为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新区出台了《大鹏新区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力求未来五年每年建设4个以上名师工作室,每年给予每个名师工作室10万元工作经费,工作室为新区每培养1名省级或以上、市级、区级名师(含名校长),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内引人才,外拉“大手”。新区积极探索教育合作交流新模式,与福田区开展教育战略合作,共建红岭教育集团大鹏校区、深圳市福鹏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创了深圳教育“区际联动、合作共赢”的先河。两区在课题研究、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柔性交流方面深入开展合作。
家门口读名校
享受幼儿园至高中优质教育
8月31日,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九年一贯部和高中部同时正式开学,标志着新区正式结束没有高中的历史。随着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的开学,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增至16035个,较2012年增加27.57%;学前教育学位共有4340个,较2012年增加58.97%;2017年千人学位数114.6个,较2012年增长6.5%。
2017年,新区持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普惠性幼儿园规模及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增2所“普惠园”,全新区“普惠园”增至9所;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普惠园”“规范园”比例全市最高。
新区通过“小班化”等教学改革大力推动现有学校教育质量提升。2017年,新区教师获区级以上比赛奖项600余人次,学生获市级以上比赛奖项300余人次。其中葵涌中心小学老师的音乐优质课例《小花雀》被中央电教馆评为国家级优课;大鹏中心小学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暨创客教育评比活动获特等奖。
中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中考体育满分率为64.66%,高出全市满分率10多个百分点。大鹏华侨中学中考逆势而上,3年由薄弱学校发展为优质中学。南澳中学2017年中考平均成绩较2016年提高39分。科研课题立项数量逐年上升,2017年,新区科研课题169个,较2016年增加25个。亚迪学校课题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实现民办学校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
编辑:欧淑清
上一篇大鹏新区将全方位开展民宿消防安全排查整治下一篇大鹏新区开展“文明秩序”统一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