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

发布时间:2017-12-01来源:深圳商报作者:

三年来,新区始终把居民利益放在首位,立足大鹏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补齐各项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居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共谋共建美丽大鹏。

大鹏新区、深圳大学与深圳市鸿美诊断医学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共建马歇尔实验室协议。

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大鹏新“高地”

结合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岛一区”(生物岛、生命岛、生态岛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定位,新区一直将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更作为推动“三岛一区”的重要抓手。新区成立以来,累计投资3.6亿元用于医疗设施设备建设。全区社康维持经费提升至人均90元的全市最高标准,全区社康中心基本实现设备标准化配置。

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思路,葵涌人民医院升级改造为“大鹏新区中心医院、大鹏新区慢性病防治院”,大鹏人民医院升级改造为“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南澳人民医院升级改造为“大鹏新区康复医院”。新区现有三家公立医院与市中医院、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港大深圳医院等市属公立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设专科联盟,相继成立近20个新区名医工作室。

小病不出社区,急病不出新区

张迎是岭澳社康中心主任,她最牵挂的是社区里的老弱病残。岭澳社区有100户安装了“颐康一键通”的人员,只要一接到求助,张迎会第一时间上门送医送药。“辖区里还有157名高血压患者,53名糖尿病患者,都要定期随访。”因为她热心周到的服务和细致体贴的关爱,不少社区居民主动为她投票,张迎顺利当选为2017“最美大鹏人”。

像张迎这样的家庭医生团队,新区共有39个,他们已签约居民56328人,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93.6%,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对象满意率高达99.79%。

为了提升社康中心服务能力,新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由政府全额保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运营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探索率先建立社康中心执业医师薪酬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打造优质、高效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2017年1至9月,社康中心诊疗人次11.46万,同比上升10.41%;社康业务总收入928.20万元,同比上升36.88%,新区居民基本实现“小病到社康”。

6月23日,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揭牌成立。这是市医管中心与新区管委会联手打造的全市第一个市、区两级共建的基层医疗集团,也是全市第一个纵向市、区、社康三级共建的紧密型医联体。该集团以市第二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整合了新区3家区级医院及社康中心。

新区医疗健康集团首批58名专家都是市二医院副高以上职称专家,每周两次在新区各医院和社康中心开展专家坐诊、指导家庭医生服务、构建专科专病联盟等服务,确保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新区现有3家医院改扩建列入集团重点项目。新区妇幼保健院将在未来5到8年建成一所500张床位的三级专科医院,新区康复医院将重建为深圳首家公立三级康复医院,床位数达350至500张,打造为深圳东部康复中心。

“小病不出社区,急病不出新区,大病不出集团”,新区居民有了看病就医的新模式。

诺奖得主来了,国际名院来了

2016年5月,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首个引入也是唯一的诺贝尔奖得主团队——巴里·马歇尔所带领的胃肠道疾病(幽门螺旋杆菌)诊疗团队落户新区中心医院。

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它会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据统计,中国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

避免严重后果的关键在于及早检测发现和有针对性地治疗。马歇尔拥有幽门螺旋杆菌在胃肠道检测、基因表达和根除等5项以上相关研究和治疗的国际专利,他不仅要为深圳市民提供诊疗服务,更要推出适合中国人的快速诊断和精准治疗。

9月,新区管委会、深圳大学、深圳市鸿美诊断技术有限公司三方签署合作共建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诺奖实验室协议。实验室将在深圳本地进行全方位的高科技研发和培训,形成一个以胃肠疾病的研究、诊断和治疗为核心的健康产业链。

8月,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在新区又结硕果,哈佛医学院附属斯波尔丁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联合“三名工程”揭牌。随着项目的开展,深圳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流康复治疗,并将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更将通过深入科研合作找到重要临床生物标志物,有助于人们提早发现和干预残疾的发生。

灯亮了 河清了 路顺了 心暖了

今年9月30日晚上,深圳市民惊喜地发现,夜里行经东部沿海高速葵涌段再也不用摸黑了。该工程是2017年大鹏新区民生实事项目,结束了这段高速15年无路灯照明的历史。坝光段照明工程也正抓紧建设中,即将成为深圳通往惠州东大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今年,新区按照生态、环保、节能、安全、美观的要求,经过192天攻坚,安装了1012盏LED灯,完成了26公里“有路无灯”道路照明建设工程和盐坝高速B、C段路灯建设工程,彻底结束了新区近20年“有路无灯”的历史。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大鹏快乐行”民生项目启动,多部门联合推出集大鹏假日专线、深港直通巴、网约巴士、旅游包车、景区穿梭巴士、纯电动高端商务车、纯电动出租车、共享交通工具等于一体的绿色出行解决方案,有效缓解大鹏新区出行难、行车难、停车难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下,新区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从建区初的89%提升到93%,居民出行难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山海大鹏河流密布,在303平方公里的陆域上有集雨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河道64条。但由于过去雨污不分流等原因,造成了南澳河、三溪河、西边洋河和正陇水等4条黑臭水体。新区在治水提质工作中坚持生态立区,结合三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全面创新推行“河长制+段长制”,着力打造治水提质典范区。

11月,2017第六届世界海洋大会一连三日在新区举行,“大鹏新区‘段长制’”成为5个平行论坛之一,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500多名专家学者,相关部门、企业代表纷纷为这一创新之举点赞。 6月底,新区已在全市率先完成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灯亮了,河清了,路顺了,心暖了,大鹏人民的日子更美了……

 

 

 

编辑:欧淑清

保存|打印

上一篇大鹏新区将全方位开展民宿消防安全排查整治下一篇大鹏新区开展“文明秩序”统一整治行动

相关报道: